清源股份:立足核心技术,打造光伏行业传奇
本文摘要:2016年12月29日,拟登陆资本市场的清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清源股份,股票代码:603628)以其0 04332498%的低中签率再次
  
  2016年12月29日,拟登陆资本市场的清源科技(厦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清源股份,股票代码:603628)以其0.04332498%的低中签率再次引起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投资者对清源股份的认购热情高涨,A股市场上又迎来新的一家优质光伏企业。
 
  2007年,我国光伏行业尚未起步,国外光伏产业市场一片红火。清源股份迅速抓住契机,在有着完善市场制度的澳洲起步,利用自主开发的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R系列光伏支架产品和SPH系列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打造出“国际市场+本地化服务+中国制造”的商业模式,并建立了“市场在全球、服务在当地、生产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模式。
 
  环境危机四伏,清源股份奋起
 
  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清洁能源受到各国市场和政府的欢迎,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光伏发电,能够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创造绿色能源,保护地球生态。
 
  2012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能源产业新政策,鼓励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自此,一批优秀的新能源企业脱颖而出,清源股份便是其中一员。
 
  清源股份从2013年开始积极布局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领域,于2013年7月设立清源易捷,提供光伏电站工程服务,并逐步将业务延伸到光伏电站转让和光伏电站发电领域,到2015年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已成为清源股份新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成功实现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布局。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高新科技企业,历经十年的发展后,清源股份已经成为了拥有国际化管理、营销和服务能力,并兼具设计开发能力及中国制造优势的光伏支架提供商、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商和光伏电力电子产品提供商。
 
  掌控核心技术,凸显产品优势
 
  光伏支架作为整个电站的“骨架”,直接影响光伏电站20多年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电站投资的回报率,一直以来,清源股份将光伏支架做为核心业务,并在此细分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实力。
 
  为了优化光伏支架系统,清源股份研发并应用了一系列专利核心技术,使得光伏组件的安装更加快捷,进而让光伏电站的建设周期缩短,安装人力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了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清源股份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集成化生产,使光伏产品更具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场合。同时,清源股份在光伏电力电子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十分显著。其光伏并网逆变器为未来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进行了充足的技术储备,拥有了包括高效率变换技术、并网电流控制技术、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高安全漏电流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
 
  当前,清源股份已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组建了具有丰富经验研发队伍,并已开发了用于地面、屋顶等12大类36项总计超过两百余款的系统和配件的光伏支架产品,销售至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地确立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紧贴行业脉搏,顺势延伸下游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于光伏发电领域的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清源股份敏锐地洞察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客户的需求变化,进而在确保海外市场持续稳定的基础上,果断将目光移回国内市场,顺势延伸至光伏发电行业产业链的下游,积极开拓光伏电站的开发及建设业务。
 
  背靠光伏支架业务在产业链中游的技术与产品优势,清源股份积累了产业链下游所需的相关人员、业务资源、项目建设经验,并取得所需的资质许可,为进军光伏电站业务铺平了道路。清源股份于2013年7月设立清源易捷,专门提供光伏电站工程服务,并逐步将业务延伸到光伏电站转让和光伏电站发电领域。
 
  目前,清源股份已形成光伏支架、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和光伏电力电子产品三大主营业务板块。一方面凭借在光伏支架产品与光伏电力电子产品积累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口碑,清源股份不断向光伏发电行业下游的光伏电站业务积极拓展,加强公司整体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产业下游业务的顺利开展也反向有效地拉动了公司原有光伏支架、光伏电力电子产品的销售,成功实现了光伏电站开发及建设行业的产业链布局。
 
  清源股份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公司持续盈利,公司资产规模也大幅增长,从2013年末的54,055.24万元增长至2016年9月末的117,525.69万元,增幅为117.42%。
 
  未来,在强大的自身实力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依据资本市场的平台,我们有理由相信,清源股份将用下一个十年在资本市场的画轴下书写下一个传奇。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