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智者本色
本文摘要:2012年之后,晶澳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供应商之一。我们对美国商务部的决定表示失望。美国市场设置贸易壁垒将损害美国消

     2012年之后,晶澳太阳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供应商之一。我们对美国商务部的决定表示失望。美国市场设置贸易壁垒将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阻碍美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但我们一定不会轻易放弃。伴随部分地区步入平价上网阶段,普通电力用户将成为市场主要驱动因素,预期在2012年~2018年光伏市场将迎来第二次井喷发展。欧洲市场曾给国内光伏企业带来了辉煌的过去,但要赢得未来,或许还要看中国。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2012)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上,晶澳太阳能展出的高效率太阳能电池产品和一系列新型光伏组件产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些产品包括“MAPLE”晶枫高效类单晶太阳能电池、MWT太阳能电池、“SECIUM”赛秀单晶高效太阳能电池系列(125单晶SECIUM太阳能电池与156单晶SECIUM太阳能电池)以及为细分市场推出的系列光伏组件等。
  技术创新永远是光伏产业的热门话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0.1个百分点,就能节约发电成本5%~7%。虽是一两个百分点的差距,但意味着不小的距离。晶澳太阳能此次亮相的产品当然也很给力。其中“MAPLE”晶枫的平均量产效率18.3%,“SECIUM”赛秀的平均量产效率125单晶为18.8%、156单晶为18.7%,MWT太阳能电池片量产平均效率达17.6%(绝对效率比普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高0.7%),且具有转换效率高、组件封装功损接近零、无需焊接、碎片率低于普通太阳能电池等特性。[page]

垂直一体化模式发挥光伏组件业务优势
  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晶澳太阳能在此次展会上针对细分市场推出的光伏组件系列产品,尤其引人注目,其中包括可以满足客户特殊定制需求的10W~90W离网小组件、适用于屋顶项目的超轻无边框组件、大幅提高光源利用率并增加系统能量输出的弱光组件、具有较强抗腐蚀性适用于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双玻组件等,这些最新的组件系列将晶澳光伏产品高效率和通用性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这是我们晶澳太阳能的战略转型使然。”晶澳太阳能CEO方朋对记者介绍道,“晶澳太阳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2010年产品出货量与无锡尚德并列第一,去年以1.7GW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二。两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行情的急剧变化,我们晶澳太阳能已着手开展光伏组件业务,并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1年四季度组件销售额占比超过48%,预计2012年光伏组件的销售占比将达到60%,成为晶澳太阳能销售收入的最大来源。”
  “当然,晶澳太阳能的这次转型总体而言很成功,这对我们的盈利能力有很大的改善。”方朋说,“原来的太阳能电池业务,客户以中小型为主,出货量起伏不定。战略转型后光伏组件业务与太阳能电池同时开展,客户定位转向大型客户,如此一来,保证了出货量的稳定性,这是其一;其二,众所周知,过去的一年,太阳能电池环节遭遇产能过剩,价格飞速下跌,盈利空间大打折扣。而光伏组件业务却保持了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无形之中增强了晶澳整体的盈利能力;其三,我们的太阳能电池品质一直在全世界遥遥领先,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转成高效率的组件,在解决太阳能电池出货问题的同时也保证了使用组件的高品质,现已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全球很多知名的电力公司和安装商正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进行光伏电站的安装建设。”
  方朋继续说道:“目前,晶澳太阳能的光伏组件业务进展非常顺利,从5月份开始,我们光伏组件的月出货量将达到国内一流企业的水平,年出货量也将超过1.5GW。2012年之后,晶澳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2.8GW~3GW,组件产能将远超2.1GW,届时无论从产能和市场占有率方面讲,我们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供应商之一。”

紧盯产品质量毫不懈怠
  近半年来,晶澳太阳能先后与德国第三方技术认证机构TUV南德意志集团、Intertek天祥集团成功签约,进行战略合作。晶澳太阳能奉贤基地组件测试实验室已通过Intertek“卫星计划”实验室测试认证,正式获得资质,成为业内唯一一家与两家机构进行合作的企业。在光伏产业的低潮期,晶澳太阳能此举的背后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量?
  对此,方朋解释说:“这是晶澳太阳能面对光伏行业调整做出的应对策略。光伏产业虽然在欧美市场遭遇‘红灯’,但国内市场启动很快,大规模电站不断推出,质量是企业的立足根本,是差异化竞争非常重要的因素,届时肯定不能只讲成本,否则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我们晶澳太阳能与TUV南德意志集团、Intertek认证机构的合作,不仅是为了拿到许可证,也是为了加强质量监控,并将其标准推广应用到我们的生产工艺监控中去。”
  晶澳太阳能与德国TUV集团签署的技术检测和认证协议,从原来的终端产品延伸至生产线,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在生产线环节即能实现技术和质量检测的光伏企业。方朋说:“我们出口至欧洲的组件使用寿命长达25年,要切实保证光伏组件的质量和使用可靠性,仅在国内生产并将终端产品送往TUV欧洲实验室检测,时间成本过高。此次我们与TUV签署的技术检测协议,是在晶澳太阳能内部建立技术和质量检测实验室,并在产品生产环节实现全面监测,这将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并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可靠性。而与Intertek的合作,则可以借助其推出的快速数据认可计划——‘卫星计划’,为我们迅速出具相关的测试报告并大幅提升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目前,晶澳太阳能的很多产品测试正在两个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测试,包括盐雾腐蚀等多项特殊性试验。对于我们晶澳太阳能来讲,这不仅可以实现对自我产品生产线进行监控,还可以对系统质量进行认证,意味着新产品的推出速度、质量水平以及再认证速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除了研发和技术之外,我们还将和更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以增强自身品牌影响力。”方朋表示。[page]

战略决策,力护现金流健康
  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最终在2011年爆发,上市公司的期末财报出现全面亏损。陆续发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很多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就在大多数光伏企业家面对巨大的财报赤字焦虑之际,晶澳太阳能CEO方朋却比较从容,因为晶澳太阳能的亏损数额去年底在国内的前十名上市企业中几乎最少,而且今年一季度更有明显好转的迹象。而这一切,自然与公司的经营之道密切相关。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不利影响,国内光伏企业去年普遍出现亏损,但这并不表明企业的财务管理有问题。我们看到,当时晶澳太阳能的亏损数额几乎是最少的,我们的现金流管理非常健康。这对于企业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现金流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盈利状况,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晴雨表’。去年期末,晶澳太阳能的现金额达到38.9亿元,比2010年的23亿元增长约16亿元,现金额度增幅70%。”方朋介绍道,“这主要源于我们晶澳太阳能去年在战略转型和内部管理方面做出了多项关键决策。首先,是管理层对市场的预期比较准确。晶澳太阳能拥有一支国际化的管理团队,非常有经验,对市场有冷静、正确的分析,提前三个月到半年就能预测到市场的变化情况。去年,就在很多企业还在大规模扩产硅片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项目时,我们已经预测到了市场的变化,仅选择性地扩建了合肥基地比较短缺同时资本投资也较少的光伏组件业务,满足了客户的需求。目前光伏组件生产线还是满产,没有丝毫浪费。其次,控制投资规模。晶澳太阳能去年二季度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等一流市场。而且采取了‘擒贼先擒王’的市场策略,与其他公司恰恰相反,晶澳太阳能利用多年的积累,先从市场国家的一流企业做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晶澳太阳能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已被欧美市场广泛接受。2012年,晶澳太阳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已跻身前三强(据第三方机构Pacific Epoch调查数据)。”
  方朋表示:“股票价格最不能够被控制,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业务。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现金流和市场占有率,积极争取盈利。目前,相比去年四季度,我们的毛利盈利与现金流均大幅转正,经营情况越来越好。”2011年,对于国内光伏企业而言,如临恶梦,光伏产业从绝对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而在此过程中,像晶澳太阳能这样的企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即使亏损,依然有能力恢复“元气”,并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储存能量。
  方朋表示:“股票价格最不能够被控制,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业务。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现金流和市场占有率,积极争取盈利。目前,相比去年四季度,我们的毛利盈利与现金流均大幅转正,经营情况越来越好。”
  2011年,对于国内光伏企业而言,如临恶梦,光伏产业从绝对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而在此过程中,像晶澳太阳能这样的企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即使亏损,依然有能力恢复“元气”,并为以后的长远发展储存能量。

多管齐下,实现成本有效控制
  今年4月3日,世界最大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一——Q-Cells公司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如此知名的光伏企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直接原因就是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甚至超出了市场上的太阳能电池片售价。因此,在光伏产业的微利时代,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不二选择。
  作为在国际上颇具竞争力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掌门人,方朋对此感触颇深:“我们目前通过技术改造、管理营运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几方面进行成本控制。比如在管理营运方面,我们每个生产季度都在施行对标管理,群策群力,凭借大规模营运的经验最终会将成本降到最低。因为我们知道,某项先进技术初始阶段,成本往往较高,待到量产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就会使成本大大降低。虽然像德国的Q-Cells之类的公司,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较高,但是他们大多采用自身专有的设备生产,规模扩张不容易,生产环节达30个之多,总体成本水平仍然较高,在价格大幅‘跳水’的背景下,自然难以逃脱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page]
  “现今,国内单独从事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的光伏企业,毛利率已经从去年的5%以下,降到今年一季度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利润,前年15%~20%的毛利润率已经一去不复返。过去几年里,光伏企业习惯了高利润、高回报。目前市场形势发生变化,高利润率没有了,如果仍然不重视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面对市场的‘冬天’,自然无法生存。去年全国电力装机量为900GW,到2020年可达1800GW。如果只做百分之五,今年也有超过45GW的光伏装机容量,可见光伏市场需求之巨大。因此,我们今年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将光伏组件的降低成本上。目前,晶澳太阳能的太阳能电池成本在业界已经算很低了。只有这样,才能熬过‘严冬’,享受到光伏产业的‘春天’”,方朋如是表述。
  其 实 ,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出 台 的 《 太 阳 能 光 伏 产 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太阳能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的成本持续下降并逼近常规发电成本,仍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题,太阳能电池将不断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

促进“太阳能屋顶”走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在很多国家,“太阳能屋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同样,中国近年来也已经开始重视“太阳能屋顶”发展计划,并出台了多项政策给予扶持。晶澳太阳能目前为止,也涉足了数个国家级太阳能光电示范项目,包括扬州市国展中心1107.6kWp项目、扬州市级机关事务局973.5kWp项目、扬州市体育馆1034.6kWp项目、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83.6kWp项目等。
  方朋说:“在‘太阳能屋顶’项目上,其实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日本现今已安装的太阳能屋顶超过百万。日本采取的办法是对初装用户进行补贴,而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出台的办法则是高价收购太阳能光伏电力。也就是说,用户发的电贵,用的电便宜。我们国家是优先支持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应用光电项目。由于是示范性项目,国内技术上出于保守考虑,以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用电量较大的地方作为试点,为科研提供依据,并为以后推广做基础。”
  “由于大家对‘太阳能屋顶’的认识不足加之光伏设备的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太阳能屋顶’还属于‘奢侈品’。按照1kW光伏电站日发电量3kW.h~4kW.h计算,要满足一个家庭日常用电需求,需投入上百万元,但是一次投入至少可以用25年,而且在25年以后依然可以发电,这如果平摊到每天的成本其实没有多少。我们晶澳太阳能的产品尤其是单晶硅电池组件30%被应用到全球的光伏屋顶系统,转换率高,是重要的因素。虽然要比煤电的成本高一些,但是综合考虑环境污染、物流等成本因素,在不久的将来光伏发电还是很有竞争力的。去年,中国光伏组件的销量增长了近5倍,成为仅次于德国和意大利的第三大光伏市场,‘太阳能屋顶’光伏系统必将带动日本及中国市场的需求。当然,从晶澳太阳能的角度来说,我们将会一如既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发电成本,通过我们的产品以最直接的方式回馈社会,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我们坚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及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成本下降,‘太阳能屋顶’以后肯定会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方朋说道。

对美市场不轻言放弃
  5月17日,曾经一度担心的贸易制裁措施,终于落地。美国商务部称,中国涉案企业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将适用31.14%至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这一消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成为继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反补贴初裁之后对国内光伏企业的又一重磅打击。
  对于“双反”问题,方朋还强调,中国有很多太阳能电池厂商,损失会很大,这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竞争优势。他同时指出,就2011年中美光伏产品贸易来看,美国对于中国方面保持13亿美元的顺差,晶澳太阳能本身也从美国进口了大量多晶硅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等。因此,美国对于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做出“双反”裁定,既不合理、也不公平。而且,“双反”的受害方不仅包括中国企业,也会增加美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中美双方都将蒙受损失。[page]晶澳太阳能一直在服务于美国不断增加的市场,自去年就开始寻求应对“双反”的方法,力争减小对其业务的影响。出于以上考虑,晶澳太阳能在过去几个月中为美国市场迅速建设了新的电池和组件生产线,在保证速度的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控制。
  其实,在“双反”开始后,晶澳太阳能进军美国市场的策略已经进行了相应调整。方朋透露,2012年晶澳太阳能原本计划在美国投资5亿美元,参与到多个终端电站,为其在美国的合作伙伴提供光伏组件。“本来可以大规模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美国太阳能光伏市场中去,但现在已变得比较谨慎。针对美国发起的‘双反’,晶澳太阳能将通过第三地生产来实现对美国客户供货,并考虑今后在美国设立工厂。目前部分太阳能电池产品已经放在第三地来生产。”晶澳太阳能和一批中国光伏企业一样,打算利用转移电池的采购地或者在海外建厂等方式来规避可能产生的重大损失。
  虽然目前美国市场在晶澳太阳能全球市场的比重不到10%,但是方朋对开发美国市场的态度很坚决,“我们预计美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太阳能市场之一,而‘双反’关税将阻碍行业的发展。我们一直在寻找美洲市场的机会,看是否可以建厂,以及在长期的贸易壁垒下怎么能够发展贸易。包括寻求满足产能的长效解决方案,与其他地区的电池生产商合作或在其他地区建设生产厂。我们的目标是满足美国市场增长的需求,为美国客户提供在全球市场竞争下的价格。我想,我们将会继续开发这个市场。只是开发的时间和进度会缓一些,难度也会大一些。美国市场今年将有3G~5G的安装量,是一个发展很快的市场,我们一定不会放弃。”
  目前,晶澳太阳能已经从美国加州Calisolar公司手中收购了部分电池生产设备,这些设备每年可生产75MW太阳能电池。而Calisolar则更名Silicor Material,迁往密西西比州为尚德生产硅原材料。同时,不仅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是晶澳太阳能拓展制造基地的选择。

握住光伏产业发展黄金10年期
  今年第一季度,晶澳太阳能光伏电池片及组件出货量为320MW至350MW,低于2011年第四季度的398MW。对于这是否表明当前光伏产业仍处于低迷状态,晶澳太阳能CEO方朋认为,这只是一个趋向常态化的过程,不能就此判断产业已进入低迷状态,“以前是超高速增长,年增长300%大家觉得正常,年增速翻番,大家觉得有点慢,增速变成20%,就觉得是萧条,这是不对的。光伏业增长的趋势并未改变,目前是出现周期性调整,这是正常现象。前些年的问题在于逐利行为造成阶段性过剩,出现非理性竞争。今年政策出现大幅度调整,但补贴下降的机制就是要从政府推动的产业变为商业推动。因为前些年光伏产业无序扩张,造成产能过剩,而产品质量却没有相应跟上。”
  “以欧洲市场为例,光伏产业发展分为第一次周期,主要由环保需求驱动。第二次周期,是FIT激励下的投资驱动。第三次周期要平价上网后,电力用户驱动。当前欧洲光伏市场正处于FIT激励下的投资驱动阶段。随着上网电价下调,投资驱动引起的市场将逐步萎缩,但伴随部分地区步入平价上网阶段,普通电力用户将成为市场主要驱动因素,预期在2012年~2018年光伏市场将迎来第二次井喷发展。除欧洲外其他地区的光伏市场,也将经历类似的增长周期。”方朋继续说道:“根据哈佛大学新兴产业模式终结图表显示,光伏产业在2010年开始进入黄金10年发展期,在这个周期中,能够整合资源进行大规模生产制造的企业将具备竞争优势,市场不断整合,最终剩余四、五家大型企业占据主流市场份额。2012年仍然是光伏产业的整合之年,尽管如此,光伏产业每年都将保持高速增长,直至全球市场饱和,电力需求放缓。”
  最后,方朋语重心长地说:“新的趋势是,国内的光伏企业目前还在依靠欧洲市场维持生存,大家都把‘重兵’投放到了外国。不可否认,欧洲市场曾给国内光伏企业带来了辉煌的过去,但要赢得未来,或许还要看中国。”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