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中盛差异化道路平稳发展
2015-10-12
本文摘要:中盛,一直是中国光伏企业中敢于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投入、敢于在产品与技术创新上投入、敢于在人才上投入的典型企业。到2030年,光伏行业将有每年至少4万亿的市场,如此庞大的发展空间,中盛坚定自己的差异化道路,势必会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创业于行业发展初期的中盛,在光伏行业大起大落的浪潮中平稳发展,坚持走国际化和差异化发展战略,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以创新引领市场,赢得光伏行业话语权。



中盛罗马尼亚50兆瓦项目群



中盛电池片生产车间一角



中盛以色列90兆瓦项目(一期)
  差异化商业运营方法论,国际化和向下游走
 
  作为中国最早的光伏品牌之一,中盛是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国光伏企业。2006年中盛在美国成立第一家海外公司,自此中盛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远。从江苏泰州,到美国旧金山,德国慕尼黑,到海外16个分公司;从最初的光伏制造,到专注下游EPC业务,再到分拆电站业务重组上市,中盛的每一次战略转型都围绕着差异化。
 
  早在光伏产业起步阶段,全行业一哄而起投产能扩大规模,中盛没有跟风,而是看到光伏产业链下游、终端用户市场的发展方向。2008年中盛在慕尼黑成立德国中盛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专业做电站EPC(工程总包)的光伏公司,自此中盛全面布局下游差异化发展道路,并迅速扩展,从德国到欧洲境内,到北美,南美,亚太,中欧,包括“一带一路”沿线。2012年进一步往下游走,中盛全面进军电站开发领域,关注电站全生命周期,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全力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制造、项目开发、EPC业务到运营维护的“交钥匙”工程,并采用“全球对全球”的国际化战略:海外接订单,海外采购,海外做工程,海外交付……
 
  由于在光伏行业具备长期布局的基础,中盛始终坚持自己的差异化道路,以终端市场为导向,为客户创造增值,不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更不为了宣传而哗众取宠,这份坚持与专注让中盛成为EDF、AES、DUKE等国际能源巨头唯一指定中国光伏品牌,作为欧美光伏“双反”谈判代表企业全程参与贸易争端解决方案的制定,成为第一家在澳大利亚获得售电牌照的中国光伏企业,被英国专业的光伏评级平台RatedSolarInstaller认定为“优质光伏供应商”。
 
  稳健运营,不冒险,耐得住寂寞的10年
 
  中盛创始人兼董事长王兴华说,中盛10年来最显著的特征是稳健运营不冒险;不投机取巧,做对的事,不跟风;不受外界短期利益诱惑而改变战略目标;坚持埋头做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后劲。
 
  中盛发展的10年,正值光伏行业快速发展、行业洗牌的10年。耐得住寂寞,是中盛稳健运营的关键;做自己最专业的事情,是中盛往下游走成功的法宝;能够始终为终端用户着想,是中盛的核心价值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激流勇进,大手笔投渠道、投品牌,不受外界诱惑,这是中盛差异化道路保持稳健发展的一大关键。
 
  即便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双反”频频出现,中盛在这波浪潮中依然坚定自己的差异化和往下游走的路线。因为没有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将业务分为了制造和电站两大模块,因此能够保持稳健运营和每年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欧盟“双反”中,中盛作为参与谈判的中国光伏企业之一,为商务部和机电商会的谈判提供技术及市场支持,为中国光伏企业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地位做出了努力。在如何看待“双反”上,王兴华说道,“‘双反’对中国光伏不一定是一件坏事,本质上算是一轮新的投资,是对法律的投资,可以提高光伏准入的门槛,规范市场。对中盛而言,‘双反’从来不是坏事情,因为我们的业务分为两块,重心在下游,我们的整体毛利率反而会提高;行业越来越规范化和市场化,越能体现中盛的核心竞争力,这也坚定了中盛会一直坚持走差异化、往下游走以及精品战略。”
 
  中盛,一直是中国光伏企业中敢于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投入、敢于在产品与技术创新上投入、敢于在人才上投入的典型企业。
 
  多元化团队,是公司最大的资本
 
  “中盛最大的资本是团队,”
 
  中盛全球3000多名员工,分布于16个国家和地区,管理团队30%是外籍员工,其中许多都是光伏行业顶尖级人才。不同文化的碰撞让中盛的企业文化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包容性,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业界翘楚率领着队伍在世界各地“征战”。
 
  这支国际化的团队越战越勇,将中盛的业务拓展到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7月29日,中盛90兆瓦电站一期40兆瓦在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Negev)沙漠成功并网,不仅为当地输出至少7万兆瓦时的清洁电力,还在项目周边修路种树,解决了荒漠地带的道路建设问题。而连续半年吃住在项目现场的中盛项目团队,除了要忍受沙漠地带的糟糕气候,还要随时关注巴以时局,最终该团队提前两周交付电站。二期50兆瓦项目已于4月开工建设,距离加沙地带以北仅15公里。加上2014年竣工的7.8兆瓦以及今年并网的40兆瓦以色列项目,中盛在该国累计的光伏电站业务规模接近100兆瓦,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EPC承包商。
 
  王兴华始终认为企业最大的资本是团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一定要相信团队的力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中盛,因为中盛开放、包容和信任的文化,这些各有所长的人聚集在一起,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所干的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情,是一个可以将“赚钱、责任和事业”完美融合的行业。
 
  在为团队创造好的创业平台时,中盛还进一步培养事业合伙人。王兴华率领的领导团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把中盛团队由“打工仔”变为了“合伙人”。所谓“合伙人”,首先在事业上有志同道合的追求,有共同的公司文化认同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由于中盛团队特别是外籍技术顶尖级人才充分发挥了“合伙人”的作用,中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中盛执行副总裁眭琳晖是美籍华人,在太阳物理行业研究多年,曾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任研究员。他是公司技术的总把关人,又是技术创新的带头人。全球工程总监Sven先生是德国人,带领工程团队开发创新多项系统集成工具、模版和流程等,推动中盛电站能效比及度电成本实现行业领先水平。
 
  现在中盛建设的光伏电站度电成本,已在全球50个经济体中(包括欧洲全境和中国大部分)实现了低于用户侧电价,并有望在5年内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平或者低于用户侧用电。
 
  清洁电力照亮“一带一路”,照亮世界
 
  中盛很早就开始布局一些新兴市场,建立当地团队,并在约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及约旦等国家建成多个标杆性项目。中盛电站业务的交付目标是,截至2016年,中国350兆瓦、巴基斯坦100兆瓦、约旦120兆瓦、泰国50兆瓦、马来西亚40兆瓦等等,到明年中盛可望交付600兆瓦。
 
  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框架之后,中盛联合国电投、中节能等央企,加大布局“一带一路”的“电力通道建设”。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光伏市场发展特点以及中盛的核心竞争优势,中盛提出了“十国一吉瓦”的发展目标。中盛在2015上半年积累的项目储备为2.6吉瓦,相当于近39亿美元的投资,上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布局的项目投资占比就超过了1/3。
 
  中盛与TechAccess公司在巴基斯坦共同投资的首批21.5兆瓦光伏电站是该国首批50兆瓦IPP光伏项目配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极大缓解项目所在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未来1-2年内,中盛还将携手TechAccess共同投资开发累计100兆瓦的光伏电站。
 
  小公司,大梦想,启程回归A股路
 
  王兴华说:“中盛在光伏行业内并不是大佬,也不要做大。有人可能会说,中盛不算小公司,但这的确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认知。这是一支有理想、有激情的团队,我们坚信这是后劲无限大的行业,我们的理想是成长为行业里的参天大树。”
 
  一直以来,中盛的愿景不是做行业最大的公司,更不是不断扩大产能,而是专心做差异化,专心做强。随着电站资产证券化,中盛提早筹谋,全面启程A股回归之路。早在2008年,中盛就开始了资本化上市工作,原先计划是境外上市登陆美股。但2008年美国金融业的危机,让这一计划暂停。随着行业市场化的发展,电站资产证券化的起步,时隔7年,中盛重启的上市计划已与2008年的计划完全不同。这一次,中盛是要将集团的负责电站业务的股份公司打包上市,目前已完成了资产重组和新一轮的融资,2016年一季度将挂牌新三板,后年启动A股上市。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小公司,大梦想,中盛从容布局,厚积薄发。到2030年,光伏行业将有每年至少4万亿的市场,如此庞大的发展空间,中盛坚定自己的差异化道路,势必会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来源:新华日报
企业
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把光伏太阳能住宅搬到高层公寓
世强元件电商满足小批量元件快速采购需求
汉能李河君建议加速薄膜太阳能先进技术研发
固德威泰国市场再次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