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布局海内外市场
2017-02-16
本文摘要:然而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光伏市场历经狂奔飙升,弃光限电、产能过剩难题缠身,分布式光伏起飞仍受资金、屋顶产权掣肘,未来速度或将放缓。 “走出去 ”是光伏企业开疆拓土的必然之路。
    目前光伏还未摆脱补贴依赖,但最终仍将走向完全市场化。那么布局市场便是企业的重要课题。
 
  光伏市场,最大的中国不容置疑,2016年累计光伏装机达77.42GW,《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GW以上,且该规模并不是上限而是指导规模。可以看出,未来5年,中国市场仍将是核心企业的必争市场。
 

 
  然而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光伏市场历经狂奔飙升,弃光限电、产能过剩难题缠身,分布式光伏起飞仍受资金、屋顶产权掣肘,未来速度或将放缓。“走出去”是光伏企业开疆拓土的必然之路。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到国际市场发展一定要握住成本优势这把利剑。
 
  2016年以来,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价格的下降幅度与速度非常惊人,美国目前已经降到了0.48美元/瓦,而且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业界普遍认为,到2020年,光伏发电在用户侧可以实现平价上网。面对此种局面,从发展方向来看,中国光伏企业除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电池组件生产、销售外,还需要从更多层面考虑业务拓展的可能性。
 
  首先是设备制造业的输出。将产业链延长,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可以衍生出其他的装备制造产业,比如说中国的光伏逆变器行业也将逐渐实现国际化。10年前,逆变器主流生产厂商大都是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现在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等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渐进军逆变器国际市场。中国已经具备了把电池组件相关产品出口到国外的能力,今后10年,将会大踏步地走向国际。
 
  其次,在经营层面,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未来5~10年,中国光伏行业将不再是简单地出口产品,而是开始在其他国家立足、开办制造工厂,把制造基地转移至国外。事实上,过去两三年,中国企业已经实现了一般电池组件的海外生产,目标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越南、泰国、土耳其、墨西哥等。现在,高效电池片也开始在国外生产,例如晶澳在马来西亚、南京中电在土耳其投资建设了电池片工厂。未来5年之内,肯定会有中国企业到美国或欧洲建厂,生产高效电池片。笔者认为,到美国生产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因为在美国生产电池片的制造成本与国内相差无几,除了人工成本和环保要求比较高,美国的能源、水和工业用地价格都具有优势,而且环保要求高也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促使企业提升环保意识与环保水平,为抢占未来战略竞争至高点储备实力。
 
  兼并收购需把握时机
 
  实际上,还有一个比较快捷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兼并收购。2015年3月份,顺风国际收购了美国高效电池片企业Suniva63.13%股权,至今运作良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
 
  但兼并收购绝非易事。挑战之一在于收购时机的把握,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国外光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比较痛苦的时期进行收购,可以争取到一个比较低的收购价格,将是一件非常有正面意义的事情。否则,就很难争取到有利的股权控制形势,甚至可能陷入收购之后股价"跌跌不休"的泥潭。
 
  挑战之二是收购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在保证大股东对董事会的控制权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国内外文化、理念、决策、法治环境方面的差异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一方面,需要聘请可靠的会计师、律师,在收购之前完成风险评估工作,对全部风险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要提前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当地的相关法律和商业问题,或者雇佣那些非常了解当地法律和商业文化的专业人士负责相关事务。在管理团队建设上,原班技术人才要保留,但管理层一定要聘请那些既懂中文又懂英文、对中国和当地商业环境都非常了解的人。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很好地理解母公司意图与决策,同时执行好当地子公司的战略规划。
 
海外
市场分析
光伏产业观察
猜你喜欢
中国光伏观察:多晶硅企业因何最先倒下?
光伏项目必须知道的十大法律问题
湖南省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实施意见
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技术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