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勇者胜
本文摘要:截至7月8日,包头货运中心今年已发运货物4863 6万吨;其中6月发送货物1004万吨,环比增加517万吨,增长33 4%;日均装车4683车,环比增加1072车,增长29 7%。
  4885车、5043车、5149车……连日来,包头货运中心装车数接连刷新纪录,6月16日单日完成装车5562车,创该中心成立以来日装车数新高。截至7月8日,包头货运中心今年已发运货物4863.6万吨;其中6月发送货物1004万吨,环比增加517万吨,增长33.4%;日均装车4683车,环比增加1072车,增长29.7%。
 
  包头货运中心增运上量连破纪录的奥秘是什么?初夏,记者走进包头货运中心管内的罕台川北物流园区、伊泰广联煤化铁路专用线、新街物流园区,实地感受煤炭装车的火热氛围。
 
  紧盯复工复产,实施常态化营销
 
  面对疫情影响下煤矿停工停产、港口煤炭价格持续走低、装车量下滑等困难,该中心逆势而上,坚决贯彻落实“五个确保、五个见实效”目标任务要求,紧盯复工复产,实施常态化营销。
 
  该中心组织专人深入煤矿企业、物流园区开展摸排调查,动态掌握上下游煤炭流通价格、公路运价和客户需求;实行两级专班包保营销战略,列出包保责任清单,紧盯管内主要煤矿复工复产后的产量、销量、去向、运输成本等情况,与重点客户一对一落实货源,合理铺排月度运输计划,均衡组织货物发运。
 
  内蒙古伊泰广联煤化公司红庆河煤矿自2014年投产后,一直通过公路运输货物。该中心多次与企业对接,对煤矿及专用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宣传货运“一口价”等措施。5月30日,经路、地、企三方共同努力,发往曹妃甸西的首列105车8400吨煤炭大列驶出红庆河装车站。截至5月底,该中心已启动57个煤炭C80项目,完成运量906.6万吨,日均开行煤炭大列13.4列。
 
  该中心营销人员还走访周边电厂,掌握电厂煤炭接卸能力、日耗煤情况等,制订“一企一策”物流服务方案。截至5月底,该中心运输电煤517列、186.2万吨,同比增长73%。
 
  选准上量突破口,攻坚新增货源
 
  包头货运中心充分发挥35吨敞顶箱运输优势,准确把握“宜车则车、宜箱则箱、双向发力、优势互补”的原则,找准货运上量突破口。
 
  兖州煤业鄂尔多斯能化有限公司一直通过公路发运化工用煤。得知这一情况后,该中心向企业推介35吨敞顶集装箱装卸环节少、物流成本低的优势,为企业量身设计运输方案,最终促成企业使用35吨敞顶集装箱发运化工用煤。6月3日,首列装载3200吨化工用煤的列车驶出铁路专用线。看着缓缓驶出的列车,该中心大牛地车间主任张卫平感慨地说:“使用35吨敞顶集装箱发运化工煤,既满足了客户的运输需求,又解决了公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可谓路企双赢。”
 
  内蒙古大瑞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固阳分公司是全国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该中心营销人员主动走访,大力宣传35吨敞顶集装箱运输优势。“用了集装箱运输后,损耗减少,而且没有污染。”固阳分公司经理梁进杰握着该中心包头西车间主任李林元的手高兴地说。据预计,固阳分公司通过铁路年运量可达120万吨。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启动查汗淖至达旗三垧梁园区、罕台川至包铝电厂、西斗铺站至台阁牧等35吨敞顶集装箱发运业务24个,发送货物60.75万吨,其中5月上旬35吨敞顶集装箱运量达到10.2万吨,居全路前列。
 
  优化行车组织,跑出提效加速度
 
  提升作业效率是实现多装车、快装车、装好车的有力支撑。包头货运中心围绕运输作业各环节,不断提高装卸作业效率,大力压缩货车周转时间。
 
  该中心加强与调度、车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运输信息实时共享传递;定期召开联劳会议,现场调研,解决结合部问题。他们及时掌握车流动态,做到“三个提前”,即提前核实货源款源,以实货确定装车计划;提前掌握车流动态,合理铺排货区货位;提前安排劳力机具进场,全面压缩装车前作业时间。
 
  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该中心实现空车调配和重车取送无缝衔接,最大限度提高装车作业效率;每日对装车兑现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考核机制,对影响效率的问题紧盯不放、看板销号;建立生产组织微信群,实现每日运输生产组织信息即时、及时公布,全方位动态掌握货源、空车、请批车及装卸车组织等情况。
 
  在此基础上,包头货运中心积极做好车种代用,充分运用保温车、K型车等车型装运白货,不断提高杂型车使用率;积极引导客户使用自备车运输,缓解空敞车不足的压力,提高运力。在筒仓装车方面,他们提前掌握到车计划,安排装卸人员捆绑加固,大力压缩装车准备时间;制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增加筒仓、平装设备等维修配件的储备数量,做到24小时应急有备。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