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有望破解光伏行业融资与运营难题
本文摘要:作为第三方能源资产数据服务企业,晖保智能近日与招商银行在上海签署金融领域首个能源大数据合作协议,拉开了国内光伏发电行业互联网变革的序幕。
 
  新华网上海7月19日电(记者吴宇)依托第三方能源资产数据服务,金融机构等投资者可全面了解光伏发电新项目的市场风险及投资前景,电网企业可对运营中的光伏电站进行实时控制和智能调度,而光伏电站业主则有望通过优化运营吸引更多的长期投资者。
 
  这是晖保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徐天对互联网科技如何破解光伏发电行业融资与运营难题作出的分析。作为第三方能源资产数据服务企业,晖保智能近日与招商银行在上海签署金融领域首个能源大数据合作协议,拉开了国内光伏发电行业互联网变革的序幕。
 
  招商银行战略客户二部副总经理杜毅对记者表示,近两年来,仅招商银行就向国内30多个光伏发电项目投放信贷规模近百亿元人民币,作为绿色清洁能源代表的光伏发电行业已成为“重兵布局”的投资热点。但由于国内光伏发电行业刚刚起步,相关政策与市场环境尚处于培育阶段,缺少全面准确的全生命周期有效数据,导致光伏发电新项目融资利率较高、融资周期较长。
 
  “今后,我们将把大数据作为相关光伏投资项目资产评估及信贷风险控制的依据,这与长期以来依靠财务报表进行风险分析的做法截然不同,具有颠覆性意义。”杜毅说。
 
  据徐天介绍,经过10年技术开发,晖保智能针对光伏发电已掌握了从智能数据采集到实时管理与数据分析的相关核心科技。目前,晖保智能依托互联网科技服务的光伏电站总数超过350个,占国内光伏电站总数的三成左右,装机规模达560万千瓦。
 
  “第三方能源资产数据服务在国内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通俗地说,它有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实时监测和运营优化,将工业互联网引入光伏发电企业,最大程度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确保其高效长期运行;二是通过大数据‘搬运’和整理,实现风险可视化,为金融机构等投资者提供数据依据,增强其风险防控能力,降低金融风险,最终实现银行、企业、市场共赢。”徐天说。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3312万千瓦,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应用大国。按照规划,今年全年全国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为1780万千瓦。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