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第12期
本文摘要:由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及英国UKIP Media & Events公司联合主办的世界轨道交通“特别策划”中外专家座谈会于2007年11月7日与博览会同期举行。

  编者按: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轨道交通内饰材料及新技术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轨道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的升级进步,也更加迫切需要轨道交通内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以保障轨道交通事业的顺利前行。当前,国际铁道车辆内饰的设计、技术及装备已经越来越人性化和环保化,创新设计理念和产品层出不穷。2007年11月6日—8日,在德国科隆展览中心举办的“2007德国国际铁道车辆内饰博览会”堪称业内首屈一指的展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约200家铁道车辆内饰领域展商的广泛参与。同时,由中国铁道学会、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及英国UKIP Media & Events公司联合主办的世界轨道交通“特别策划”中外专家座谈会也于11月7日与博览会同期举行。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中方专家一行与外方铁道车辆内饰材料及新技术领域的专家与厂商代表就相关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以铁路运输为例,乘客对列车内部的要求由原来满足基本乘坐要求逐渐向舒适化、人性化、休闲化发展。好的列车设计在给人们带来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


  中国是一个铁路运输大国,铁路运输乘客的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在中国轨道交通行业逐步满足运量需求的基础上,如何提高乘车的舒适性、人性化、环保化是中国轨道交通建设者今后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以列车设计为例,随着乘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改变和提高,不同的、多样的、富有创新的列车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而且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乘客不断变化的口味和需求,近几年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乘客已经不仅仅满足对产品功能的最基本需求,对空间、色彩、造型以及人机工程等等的要求越来越讲究,因此列车作为人们旅途生活的主要运载工具进行创新性设计已势在必行。

  本届博览会对国内外先进、多样的铁道车辆内饰材料和新技术作了充分的展示。中国轨道交通内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无论以怎样的设计发展趋势,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事车辆设计的设计师们一直在努力为用户创造舒适、安全、可靠的轨道交通工具。

  创新及卓越共聚一堂

  轨道交通内饰材料技术及装备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尤其是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近几年来,新材料,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目前新的产业革命和发展对特殊性能的材料、功能材料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导致一系列新材料的出现。内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满足轨道交通事业的需要,而且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生产本身又形成了巨大的产业,为国民经济创造重要价值。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盈利空间成为国内外厂商努力跻身于轨道列车内饰市场的关键动力。

  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商家并没有唯利是从,而是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都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种观念意识上的革命。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及有关设计组织和设计师,都致力于推出能达到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绿色设计”理念。以“绿色”观点来评价设计,并从利用资源加工到使用后废弃,考察设计机能和作用,使用户对当代设计所使用的材料、设计方法及审美情趣产生了新的感受。以创造“自然、平衡、和谐”的设计为目标,是从事车辆设计的设计师们的共同愿望。

  本届座谈会由《世界轨道交通》杂志总编董叶青女士及博览会主办方英国UKIP Media & Events公司项目负责人Tim Sewell先生共同主持。董叶青女士首先对与会的中方专家作了介绍,继而向与会嘉宾展望了中国铁路广阔的市场前景。她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和城轨市场,铁路大规模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科学规划,展现出中国铁路的宏伟蓝图和灿烂前景,凸现中国广阔的铁路市场前景和合作空间。作为本届博览会的主办方,Tim Sewell先生表示很高兴协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共同举办本次座谈会,座谈会对促进中外交流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同时期盼明年的座谈会圆满成功。座谈会上,众多国外列车内饰领域供应商纷纷向中方专家一行表达了他们希望与中国进行长期合作的强烈愿望。

  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Q’Straint专业制造轮椅及轮椅乘客稳固系统,供应各种四点固定系统用以满足多种车辆、轮椅及轮椅乘客的需求,令用户安全无忧。二十五年多来,Q’Straint始终超前为轮椅乘客的安全考虑,开发创新性产品,用以提高安全性及使用的便利性。Q’Straint的产品销往四十五多个国家,以多种灵活性的方案满足各种安装需求,包括小汽车、火车、面包车、客车、火车甚至轮船。Q’Straint不满足于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还拥有一批专门的多语种客户支持于服务队伍,确保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及时准确。

  法国公共交通设计业的“领头羊”——MBD设计公司创建于1972年,拥有一支专门从事交通运输领域设计的设计师队伍。法国的TGV高速列车整车风格及车厢设计即出自该公司之手,法国的多条国铁和地区铁路的交通设施、多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列车也采用了MBD的设计。 目前MBD公司的作品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如新加坡、伊朗等,而近日刚刚开行的法国至德国、时速575公里的高速列车,也是MBD的最新作品。此外,    MBD设计公司也在新加坡地铁和韩国高铁的设计招标中中标。MBD公司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将公共交通设施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融入生活。在中国,上海地铁3号线和南京地铁列车就是MBD公司设计的。MBD公司表示,中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MBD希望在中国能有更大的发展,帮助中国设计最好的列车。据悉,该公司和中国好几座城市都有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

  此外,3M Copon、Bodycote WarringtonFire、Creative Design、DCA Design International、Grammer AG、LPA Excil Electronics、Mondo SpA等众多国外公司均参与了本次座谈会并作了主题发言。

  11月7日,中方专家一行作为嘉宾,出席了盛大的列车内饰博览会“创新及卓越奖”(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Awards)颁奖晚宴,与500多位来自国内外列车内饰领域的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揭晓和见证了获得“创新及卓越奖”的优秀企业及其创新设计产品。《世界轨道交通》杂志总编董叶青女士作为评委之一,对参展企业进行了投票选举。

  获得乘坐舒适性创新奖的是芬兰铁路的家庭车厢设计理念;获得餐吧设计创新奖的是Multirail设计的餐吧远程遥控系统;获得乘客信息及娱乐创新奖的是Icomera为几内亚及瑞典铁路设计的乘客信息及娱乐系统;获得安全性创新奖的是Fogtec为德国铁路设计的防火系统和InfoGlobal为马德里地铁设计的实时监控系统;获得环保创新奖的是阿尔斯通为斯德哥尔摩生产的动车组;年度设计奖被巴黎地铁列车获得。

  中方专家表示,今年的列车内饰博览会及此次“创新及卓越奖”颁奖晚会为我们带来了国外同行的最新讯息。在此带动和激励下,国内列车内饰行业势必获得长足发展。

[page]  以人为本 列车内饰发展的核心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中国列车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水平在二十一世纪的短短几年时间内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设计合作和交流,共享车辆产品资源正成为一种趋势,也成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座谈会上,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客车设计部副部长黄志宏、主管设计师刘志美分别就列车设计发展趋势及以人为本设计观的实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发言。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的产品研发队伍通过打造“设计平台”,建立了集研究、分析、设计的产品研发体系,并且逐步完善工业设计体系,关注使用者、关注文化,关注设计理念、完善设计定位,打造一流的研发团队。对于研发团队而言,不仅仅要提高设计能力,还要关注和分析设计发展趋势。

  专家强调,设计的本质揭示设计的根本对象是使用者,因而设计的一切出发点也是用户的需求。列车是为人服务的。这个“人”包含两个层面的对象,一个是乘客,一个是乘务人员。车辆设计不能仅仅关注于列车,关注于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关注车辆的服务对象,即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马斯洛的金字塔形人类五大需求说明人随着生活现状的改变而对生活的需求发生改变。因而,为用户而设计是个辨正的哲学问题,是产品设计理论发展日益完善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设计观的根本。

  车辆产品相对其他产品缺乏明显的使用群的分类,车辆服务对象的构成相对比较复杂,这给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乘务人员及其行为模式相对乘客群较为简单。设计师必须结合项目背景和产品定位分析乘客群的构成、分析他们的需求以及需求趋势、研究他们的行为模式。

  仅仅靠想象力很难对使用者进行定位,很多产品只是设计者一厢情愿的强加给使用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是获得使用者认可和信任的重要途径。除了应该做的分析研究,了解使用者,在设计初期倾听使用者的心声是保证设计定位的一个因素。在设计初期就向使用者宣传设计,尽可能早的让用户了解我们的设计,并给予一定的意见,对用户的意见进行分析,将结论列入设计中去。
设计师在车辆设计中研究应用人机工程学,保证乘客乘车的舒适性和行为模式的安全有效性,也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观的体现。

  另外关注社会问题,诸如老龄化的社会趋势。在车辆设计尽早的注意到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在设计中给予一定关怀性设计,采用“通用设计”观,让不同人用同样方法或不同方式达到使用目的,给予使用者最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设计时将使用者的族群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将更大,科技和人类需求之间的配合程度会更好。对列车设计发展而言,实施通用设计理念的设计观也是一种趋势。这些理念和方法都是以人为本设计观的体现。

  在以人为本方面,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项目总体部主任设计师王文健为国外专家和厂商代表列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她介绍说,青藏铁路客车在满足功能性和安全性基础上,引入人性化、系列化设计理念,处处细节体现人性关怀。

  她说,青藏高原进藏列车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列车车厢,车厢有两套供氧系统。为抵御青藏高原风沙大、紫外线强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藏列车实行全封闭;厕所采取真空集便器,废物废水有专门设备回收;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采用了密接式车钩,不会漏风。为了应对青藏高原的缺氧环境,进藏列车车厢内的氧气浓度、温度、压力都可以保持均衡。

  每辆列车的配置几乎与飞机一样,有两套供氧系统:一套是“弥散式”供氧,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使每节车厢含氧量都保持在23%,旅客如同进入“氧吧”;另一套是独立的接口吸氧,如果有旅客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随时戴上面罩呼吸,以免旅客出现高原反应。列车如果是行走在4千多米海拔的时候,你的感觉就好像是在3千多米,实际的海拔高度,能够降低1千多米,这样来缓解由于高原缺氧给旅客带来的不适。

  此外,进藏列车内部装饰既豪华现代,充分展现青藏地区的民族风情,还会设立舒适的餐厅和供洗浴的卫生间。除配备供养设备外,还预备配置医务人员、器械及药品,建立游客生命保障系统,帮助客人平稳地适应高原气候,减轻高原反应。

  在充分听取旅客意见方面,中国电气化工程局集团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钱伟表示,荷兰铁路部门的做法是值得中国铁路部门效法的。荷兰铁路部门曾在乌得勒支中心车站多次召开旅客咨询会议,征求他们对下一代旅客列车内部设计的意见。咨询的内容包括座位安排、小型贮物器、地板材料、照明、车厢装饰等。这种设计方式对决定下一代的旅客列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绿色设计 列车内饰发展的主流

  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产品设计理念,是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对于今天乃至今后,产品设计理论都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客车设计部工业设计师宋雪松、主管设计师姚林角强调,车辆设计不仅要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还要采用绿色设计理念。

  列车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要肩负起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城市乃至国家来说,列车不仅是重要的运输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导向。从工业设计学的角度来看,列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列车设计不仅直接面对乘客和乘务人员,更要考虑到列车运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从车辆开发设计最初阶段就需要应用绿色设计理念,把握列车的产品功能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用绿色设计观,从设计源头解决列车运行带来的大环境问题,是今后车辆设计的必然趋势。列车多为国家技术代表性的产品,运行线路贯穿整个国家版图,因而车辆设计必然要在绿色设计观的指导下,尽可能地避免车辆给铁路沿线带来的社会及生态问题。近年来,车辆设计和制造已经开始关注列车运行的大环境,强调和谐。诸如真空集便器的应用解决铁路沿线污物直接排放的问题;各种新型隔音降噪材料应用解决了车辆运行过程中噪声过大的问题;垃圾的定点回收解决了垃圾直接抛洒的问题。

  应用绿色设计观,还要关注车辆内部这个小环境,为乘客和乘务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内部环境。应用绿色设计观,设计师在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产品的策划者和创造者,往往由他们决定车辆内产品所选取的主要材料、产品采用制造过程,采取的表面处理方式和达到最后的表面效果,产品的操作使用科学性等,应该对材料做整体性规划。车辆设计中材料的规划应该在产品设计的一开始就予以综合考虑。应是善于解决功能、形态、色彩、质感、人机关系、材料、工艺、使用方式等技术处理与艺术创造的有机结合。这要求工业设计师具备系统设计的思想,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同工程师一道,按照不同车辆的设计定位和产品战略,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相关要素。

  应用绿色设计观,使得车辆设计所采用的材料的生产加工方式得到快速发展,环保、无毒害、便于加工的新型复合材料越来越多地被研制出来,在车辆上得以应用。那些污染大、加工烦琐、重量过大的材料和一些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污染材料在今后车辆设计中会被逐步淘汰掉。车辆设计与新材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新材料的出现与运用,给车辆设计带来飞跃,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设计风格;同样理念的变化,将产生新的设计需求,进而带来人们对材料需求的变化。

  更新的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往往形成产品设计对象的创新点,它能为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视觉、触觉的解决途径,同时能拓展产品的新功能、更新产品的结构形式。更多的金属和复合材料的车辆设计中得以应用,催生了这些材料以更好的趋势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可靠、简便的加工方式和多样的表面处理手段。新材料的发展更好的表达了设计师的意图,容易与设计目标吻合。
  座谈会最后,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宏、深圳市射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世毅一致强调,列车内饰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还应注重工业设计体系的建立。吕总表示,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总是希望设计师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贴近他们生活的产品。技术越来越发达,如何有机整合诸多的技术,分析各项社会因素和产品因素,合理计划产品功能和形态,达到产品机能的科学合理化,是工业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今后的设计师从事的工作不是单纯的产品设计,而是一项系统设计工作。

  成总补充强调说,工业设计在轨道车辆设计过程中应研究车辆运营的地域文化、乘客群分布、乘客需求和需求趋势,从而制定准确的设计定位。优化旅客乘车环境,设计合理的功能区域,构建产品形态,系统性规划材质及材质表面视觉效果,并在方案阶段论证方案可行性,在制造过程中配合生产检验设计,搜集使用意见和建议,完善后续设计。

  由此可见,建立科学的工业设计体系,工业设计师专注于“人—产品—环境—社会”的研究,工程师致力于工程化等专业性的研究,在开放的设计体系下,两个学科领域渗透合作,充分发挥研发团队力量。改变原来车辆设计部门保守的设计方式,是提高企业设计力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交流国内外轨道交通内饰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和先进的产品建设及管理经验,本次座谈会为中国及国际轨道交通内饰领域建设、各管理单位及企业建立了一个零距离对话、全方位信息与产品交流和理论探讨的大型平台,同时为促进中国轨道交通内饰材料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此2008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年《世界轨道交通》“特别策划”中外专家座谈会在荷兰的成功召开!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