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破局的三大发力点
本文摘要:光伏技术破局的三大发力点,破解“弃光”——输送通道与智能化运营并重。

  在近日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能源技术革命被放在了一个较为突出的位置。
 
  具体到光伏行业而言,其未来的技术发展则可能包括以下几部分,制造业相关的技术进步、并网技术以及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光伏产品的技术开发。
 
  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如何解决“弃光”这一问题,除了要加大电网输出通道的投资建设外,解决光伏发电本身的波动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电网也是重中之重,而这与电站后期的智能化运维有关,其中主要包括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预测以及监控。
 
  除了作为能源供应者外,光伏的另外一大发展空间,则在于将光伏作为一个增加附加值的产品依附在其他产品上面,并由此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
 
  破解“弃光”——输送通道与智能化运营并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认为,从太阳能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方面来看,西部地区继续大规模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问题不大,但关键是受制于当地的销纳能力,如何将这些发电量进行外送是最大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在外送通道建设方面,可能会提速。
 
  在近日召开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表示,支持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增加外来电;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其中涉及长三角区域输电通道4条,新增输电容量2400万千瓦,总投资870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减少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超过4000万吨标煤。
 
  不过,电网通道可能只是解决目前面临的“弃光”难题的一个方面。对于光伏电站而言,还存在着由于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带来的并网难问题以及调峰问题。
 
  目前来看,对于如何解决波动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即通过智能化运营来降低光伏电站的不可控性以及适应性。
 
  王伟胜认为,随着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在电网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实现对光伏电站发电的精确预测以及控制,则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在确保安全以及预测后,才能够把光伏和常规电源进行统筹考虑,并尽可能地实现光伏电力的优先消纳。”
 
  具体而言,消纳的前提是要预知,把不确定的问题变成基本确定,预知是基础;第二则是预测,通过精确的预测,能够把光伏和常规电源进行统筹,以实现光伏的优先消纳。
 
  据了解,光伏电站的预测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预测明天、后天或者未来的,主要靠数字预报,是一种针对可再生能源所关心的气象要素的预报,因此需要一种定制化的数字预报;第二是超短期的,和现状有非常大的关联,预测未来两到四小时的,和目前的状态相关性非常强;第三则是和光伏电站本身的历史数据有关,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模型来优化。
 
  光伏消费品的技术开发
 
  稍作一番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一些新兴产业均重复着相似的发展轨迹,随着行业开始回暖,势必会再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价格战将导致其毛利率不断下滑,最终回落至类似一般制造业靠规模以及精细的成本控制才得以生存的境地。
 
  对于光伏制造业环节而言,如何摆脱产业周期困扰,开辟更大的市场空间无疑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比如将光伏作为一种附加值依附在其他产品上面,以此获取更多的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业内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光伏大会上,汉能控股公司副总裁代明芳就介绍说,将砷化镓薄膜材料应用于移动电源,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视。而在具体的发展方向方面,将以民用为主、工业为辅,这有可能成为光伏企业走进千家万户的一个方向。“就是说任何可移动、携带或者穿戴的东西,都可以运用高效砷化镓薄膜技术。移动电源的应用领域,还包括像无人机的系统,消费电子类如远程电源、汽车、物联网等。从目前的产品来看,有的产品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售,有些则处于共同研发、共同开发或者在制造阶段。”
 
  代明芳表示,对于上述领域而言,目前最主要的是如何把成本降下来,把产品产量增加上去。“2014年基本已经开始具备产业化,2015年、2016年随着市场发展会逐渐放大,同时成本会有大幅下降,保守预计,成本差不多是3美金左右。目前在高附加值的汽车市场里大规模生产以后,在中高端常规光伏应用电池领域,这个成本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除此之外,围绕整个制造业环节的技术进步,也仍将是行业的焦点,并关系到未来与其他能源的竞争情况。
 
  据了解,在“十三五”光伏科技规划中,电池技术仍然是关注焦点,包括低成本的晶硅电池、薄膜电池以及一些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
 
  不过,就目前终端应用的现实来看,电池效率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放在整个系统中以及目前的并网环境来看,重要性则大打折扣。
 
  对于整个制造业而言,辅材、装备制造,所需要弥补的缺口,可能要超过电池。
 
  因此,基于目前所面临的贸易环境,对于光伏行业而言,应该在辅材、装备制造方面获得更多的突破,才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贸易纷争中,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反制手段以及主动权。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