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都科技2019半年报
本文摘要:8月30日晚间,佳都科技发布2019年半年报和新一期股权激励草案。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中标及新签合同额达到13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 52亿元,同比下滑4 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14亿元,同比增长210 71%,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0 00万元,同比下降62 37%。AI产品收入5,346 14万元,同比增长352 86%。
  8月30日晚间,佳都科技发布2019年半年报和新一期股权激励草案。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中标及新签合同额达到13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52亿元,同比下滑4.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210.71%,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0.00万元,同比下降62.37%。AI产品收入5,346.14万元,同比增长352.86%。
 
  进一步夯实AI核心技术能力,扎实推进AI产品化升级进程
 
  2019年上半年,公司延续了去年的“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题,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同比增长64.46%;公司的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在李德紘院士的带领下,扎实推进知识图谱、数字孪生等认知智能技术在安防、地铁、城市交通中的结合和应用研究,并在由IEEE和Google组织的WebVision计算机视觉国际竞赛中获得前5名,进一步掌握AI核心技术。另一方面,AI落地已成为行业主题,公司上半年在智能轨交、安防警务、城市交通三大赛道的产品化升级之路上持续加速:例如在智能轨交领域,公司结合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出“智慧车站”“全自动运行”“智能运维”“智慧节能”四大创新应用,将在未来广州地铁新建的10条线路和延长线中实现新产品落地应用;在安防警务领域,公司的警务视频云系列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正探索通过渠道商、合作伙伴进行产品单独销售,从而扩大自研产品销售规模,加快产品化转型速度;“城市交通大脑”产品实现一线、准一线城市突破,在试点城市实现灯控路口“绿波”通过率98.5%、平均车速提升8.9%,市民道路交通出行体验显著提升。随着公司AI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上半年公司AI产品销售快速增长,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取得销售收入5,346.14万元,同比增长352.86%,带动整体业务结构实现优化。
 
  “5GABC”时代加速到来,赛道升级空间巨大
 
  随着今年5G牌照发放、各大厂商加速布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5GABC”时代(5G、AI、BigData、Cloud)正在来临。信息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人工智能的规模应用奠定基础,人工智能正在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业互联网等生产性领域产生实质融合。佳都认为,在智慧城市领域,“城市智慧节点”“城市三维实景平台”“城市交通大脑”可能会成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驱动社会治理的各个层面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信息化升级需求。而在轨道交通领域,“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线路总投资2.35万亿元,行业年投资额增速预计达到22.32%,年内落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为公司的轨道交通业务带来重要发展契机,一张遍及粤港澳湾区各个地区的“轨交巨网”正在徐徐展开。公司所处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城市交通赛道升级空间巨大,5G时代的行业技术升级和产品落地将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看点。
 
  在手订单充裕,下半年业绩值得期待
 
  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公司解释系因上半年完工验收项目较少所致;与此同时,公司披露上半年中标及新签合同额1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占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290.60%,在手订单充裕,为未来业绩的稳健增长奠定基础。其中,公司中标的《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及十三五新线车站设备及运维服务采购项目》,总金额达到118.89亿元,并且该项目将成为各项智能化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应用的重点“试验田”,将有多条线路应用到无感支付、交互式客服、全自动运行等新技术;同时,公司通过研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运维平台,探索创新运维服务模式,有利于实现建设期后的长期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发布半年报的同时,公布了新一期股权激励草案。草案显示,本次股权激励继续采用限制性股票的形式,被激励员工329人,涵盖公司中高层干部和核心技术骨干;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分3期解锁,达成解锁条件需2019归母净利润达到4.5亿元、2019-2020年归母净利润累计达到10亿元、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累计达到18亿元,与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相比,提升幅度明显。表明公司对未来的行业、业务发展,以及业绩持续快速提升,充满信心。
 
本文涉及广告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