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武汉香港路地铁项目成功攻克“拦路虎”
本文摘要: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担负施工的武汉地铁建设领域最后的“拦路虎”被成功地“降伏”。
 
  近日,在由中铁十一局集团四公司担负施工的武汉地铁香港路三期施工现场,又一场堵渗水大战成功告捷,标志着武汉地铁建设领域最后的“拦路虎”被成功地“降伏”。
 
  香港路地铁站是武汉地铁3号线和6号、7号线的三线换乘车站,为地下三层叠错式站台结构,是武汉在建的最大地铁站。三线车站总建筑面积5.35万平方米,外包总长290米,总投资达5.88亿元。
 
  该地铁站位于最敏感、最繁华的汉口建设大道与香港路交汇处,周边重点单位和大型小区多,8个出入口,都与附近多幢超高层建筑“零距离”接触;道路上车流量大;地下管线密布, 有10KV电缆、25家弱点电缆、自来水主线、中压煤气管道、数家通信光缆、军用光缆、国防光缆、有线电视线缆及污水管道等;区内与长江水体及区域承压水体联系密切,涌水量非常大;地下有16米深的淤泥层、20米深的细沙层和20米深的粗沙层,地铁站埋深32.5米,最下面的粗沙层土层渗水严重,开挖极为困难,上面还有黄孝河改迁排水箱涵,在业界被称之为地质“百慕大”;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深度达到30多米,围护结构地连墙施工深度达到48.8~50.8米,是武汉地铁开挖最深的地铁站。
 
  面对街道两边林立的高楼,各类景观、花坛及停车场等,还有地下20多种各类管线,以及黄孝河箱涵的不断流改迁,动迁困难重重。香港路地铁项目部主动出击,积极配合武汉地铁集团一家一家地去做沟通协调,得到了驻街道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使得项目部较其他同在建设大道上施工的地铁项目比,提前了6个多月开工,为工程施工赢得了主动。
 
  针对各类地下管线的改迁,项目部积极与业主沟通,在业主的支持下,项目部配合对各类管线及时进行改迁,使工程能迅速全面开工。黄孝河是武汉汉口区域内最主要的排污箱涵,迁改过程中,项目部采取逐孔迁改的形式进行迁改,利用原箱涵进行导流施工。最终使地面和地下的各类“拦路虎”得以成功的攻克。
 
  香港路地铁项目深基坑施工渗水严重,三期也和一期、二期一样,涌水量大,降水是施工的前提,而降水势必引起周边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沉降,特别是来自于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漏,将会对建筑物造成致命的影响。为破解这一难题,项目部仍旧采取了建超深地连墙,多建降水井,进行深井降水,严格控制井点降水的抽排时间和抽排数量,确保了基坑施工安全。
 
  在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中,项目部采用超声波槽壁检测仪监控每幅槽段的成槽垂直度,防止地连墙劈叉;同时严格控制刷壁精度,保证了地连墙接缝施工质量,确保了地连墙不渗水。
 
  除了对项目结构本身的稳定性监测外,项目部还重点对基坑周边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进行了监测,使得基坑工程开挖降水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知、可控。两年多来,项目沉降监测组对相关监测点监测达2800多次,每天早中晚都要在工地现场巡查一次,准确分析、上传监测数据。使工程施工对周边建筑物影响一直在可控范围内,得到了驻地单位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攻克了地连墙止水三轴搅拌桩易偏位,抗拔桩深,部分桩基位于原有排水箱涵内,基坑开挖深、土质条件差等十几项深基坑施工难题。不仅为四公司,乃至十一局集团在深基坑施工积累了经验,还为四公司培养了一批深基坑施工人才。
 
  该项目一期、二期均已提前完工,目前正在突击最后的三期。项目经理王强表示:这次成功地堵住了最汹涌的渗水,标志着武汉市地铁建设项目最大的“拦路虎”已成功“降伏”,三期提前完工已成定局。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