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号参建4项目获国家经典工程
本文摘要:11月28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中国通号参与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大秦铁路3个铁路工程项目,以及北京地铁工程(八通线、5号线)被国家评为

  11月28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北京召开表彰大会,发布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表彰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等。中国通号参与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大秦铁路3个铁路工程项目,以及北京地铁工程(八通线、5号线)被国家评为“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工程”,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被评为全国建筑业优秀企业家。
 
  据了解,为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广大建设者艰苦奋斗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建筑文化,中国建筑业协会会同13家行业建筑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了本次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评选活动。评选活动中,包括京沪高速铁路等69个工程项目被评为“改革开放35年经典工程”,另有31个项目被评为“精品工程”。入选的工程对国家经济发展、民生和国防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或时代特征的标志性工程,工程设计先进合理,质量、规模、设计、科技含量在同年代、同行业居国内领先水平。
 
  京沪高铁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是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项最重大的世纪性、历史性宏伟工程,集中展示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中国通号担负了全线通信信号的系统集成、研发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安装、科学试验任务。京沪高铁采用的中国通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核心技术(简称C3),完全能够满足时速350公里、间隔3分钟开行追踪列车的安全控车需求,是中国高铁三大核心技术之一,这为全线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中国通号调集全集团优势资源,充分发挥设计、制造、施工三位一体独具优势,针对京沪高铁特点,专心致志地进行科技攻关和系统集成。参建员工以“励精图治产业报国”的雄心壮志,完成了大量的系统集成流程规范工作,明确了系统集成安全质量控制程序和关键点,并在蚌埠建立工程标准示范基地,保证了全线施工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的高度统一;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进行系统集成设计、工程设计、科学试验、设备制造、施工安装和联调联试。同时,他们充分利用C3试验室进行模拟试验和测试,采用工厂化集成安装和模板化施工,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风险,保证了质量,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系统集成任务,保证了京沪高铁按期开通运营。以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为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铁打造智慧“大脑”和“中枢神经”,创造了先导段列车试运行时速486.1公里世界纪录的奇迹。
 
  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新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中国通号承担了全线45个车站的调度集中(CTC)和38个车站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的设备供货,提供了机车卫星电话系统和车站信息集成系统设备,以及道岔融雪、计算机联锁、ZPW-2000A无绝缘轨道电路设备、安全型继电器、电源屏、ZD6电动转辙机和安装装置和铁路数字电缆及内屏蔽电缆;承担了格尔木至拉萨ITCS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督导工作和西宁站场的通信、电力工程施工;承建了1142公里线路的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分别对45个车站、193个基站点、10个隧道以及12座重点大桥进行监视。
 
  大秦铁路,是我国首条开行单列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的货运专线,中国通号是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工程项目主要设计单位之一和茶坞至秦皇岛段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其以DMIS系统为信息平台、以CTC为核心的运输行车调度指挥、信息管理自动化及行车设备控制自动化的信号系统的成功运用,开创了我国铁路信号系统在重载大牵引电流环境下运用的先例,填补了国内空白,推动了通信信号系统的技术进步。为我国重载铁路的扩能改造积累了实践经验;完成了大秦线所需1500套设备的生产制造,现场调试和开通;在承担大秦线扩能改造工程(茶坞至秦皇岛段)的信号改造施工、调试、开通过程中,解决了诸多矛盾,取得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在工程的创新与科技成果应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八通线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工程,为已建地铁1号线的东延伸线。中国通号作为该线工程信号系统设备采购及技术服务总包商完成了通信系统、信号系统建设以及相关系统设备的供货。高度国产化的信号系统技术和设备的采用,大大提高了行车自动化程度,缩短了行车间隔,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工程投资。
 
  2007年开通的北京地铁5号线按4分钟间隔、ATP模式运行,作为该线通信、信号系统工程和乘客信息系统、商用及安防系统工程的承建者,中国通号为北京地铁增添了新的亮点:将社会各大运营商业务引入地下,在5号线首次做到了信号全面覆盖,不论乘客在候车站台还是在行驶中的列车中都可以方便自如使用通讯工具。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