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隧道集团精细化管理演绎精彩开局
本文摘要:近日,怀(化)邵(阳)衡(阳)铁路全线8个标段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代表齐聚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三标项目工地观摩学习,大家对标准化、精细化施工赞赏有加。

  怀邵衡铁路全长318公里,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国家一级铁路,建成后将与沪昆高铁、京广高铁实现对接,形成方便快捷的运输通道,届时从衡阳到怀化的时间将由现在的7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将极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这是一个怎样的工地,开工3个月后就引起这样的关注?
 
  策划科学,项目成功一半
 
  怀邵衡铁路3标项目正线全长19.5公里,其中南雪峰山隧道全长9.59公里、尖峰山隧道全长6.4公里、枫木冲隧道全长2.87公里,96%为隧道工程,工程安全质量、环境保护要求高。
 
  2014年7月,怀邵衡铁路3标开工。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周荣对中铁隧道集团给予厚望:“希望大家吸取沪昆客专施工管理先进经验,在怀邵衡铁路建设中创新发展,实现优质高效目标。”
 
  此时正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改革之时,3标项目部以此为契机,让精细化管理“落地生根”。
 
  中铁隧道集团总经理唐忠强调,怀邵衡铁路施工必须刚性执行施工规范,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前期策划很重要,搞好了,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2014年11月初,雪峰山阴雨不断,南雪峰山隧道靠近出口的斜井开挖了200多米。原设计隧道出口位于湖南邵阳洞口县界内,光正洞500多米的软弱破碎地段就需要1年多时间才能打通,并且需要征地400多亩作为弃碴场,其中大部分为农田。
 
  农田关系到湘西人民的生存。为了少占农田,项目结合实地勘察情况,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从出口附近怀化界内的辅助导坑进入正洞施工,同时利用沪昆高速公路原有的弃碴场,以保护当地环境。
 
  “集中管控是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可以减小架子队管理难度,集中精力抓现场生产,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施工水平。”中铁隧道集团副总经理兼怀邵衡铁路3标项目部经理韩静玉介绍。
 
  为此,项目部推行“12大集中管控”制度,并且积极探索内部市场化改革。项目部所属试验中心、材料厂、中心拌和站、钢加工中心全部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制度,各工序之间签单结算。
 
  “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对方可以拒绝接收,直到产品质量合格为止。而不合格产品生产者在当月的考核中会受到处罚,这样既提高了单件产品质量,又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了浪费问题!”
 
  科学施工,一切按照标准严格执行
 
  11月初,尖峰山隧道斜井已开挖了170多米,作业人员在开挖过程中遇到了沙层。他们每天量测两次,及时掌握变形情况,施工进度非常缓慢。对于每天能开挖多少米的询问,现场值班的架子队队长童成铭回答:“我们目前不考虑进度,更关心规范和标准的严格执行,首要是保证施工安全!”
 
  开工以来,中铁隧道集团项目部在管理理念上摒弃了以往追求进度、快速施工的做法,严格要求作业人员一切按规范施工,培养一线工人的标准化作业习惯。
 
  “标准是多少就是多少,决不能存在‘差不多’思想。”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邹剑青介绍,“施工不能搞突击,要常规化,靠制度管理。”
 
  为此,项目部引进了PACD循环管理方法,利用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循环系统不断固化一线操作人员的作业习惯,实现精细化管理常态化。在“慢”进度、追求标准施工中,项目部根据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结合隧道口地质围岩情况,进行了进度计划的适度“加压”。
 
  9月份,第三架子队在南雪峰山隧道进口V级围岩条件下的开挖计划任务是35米,10月份增加到50米。他们在9月份考核中完成任务,不奖不罚;10月份超额完成任务0.2米,获得奖励5000元。
 
  为了加强制度化管理,项目部引进内部投诉机制,项目管理的3个层级——项目部、分部、架子队可以相互监督。凡是认为有关人员或工序影响到自己工作的,都可以向上级投诉。投诉机制使项目管理人员增强了服务意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曾伟光深有感触:“每月汇总到财务部那里的投诉单都直接落实到人头,并在个人的工资表中有所体现。这样一来,每个人开展工作就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数据管理,实现全过程控制
 
  在如何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上,中铁隧道集团怀邵衡铁路3标项目部经过深入研究,决定把数据化管控作为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载体。
 
  数据化管控就是推行“日清周核月考”制度:“日清”就是每天的资源消耗必须一目了然,“周核”就是推行每周成本分析核算,“月考”就是每月全面盘点考核一次,实现全过程监控。
 
  第五架子队推行现场施工日报制度,主要包括:检查问题库、每日优缺点汇总、安全日志三个方面,目的是促使现场一线技术管理人员主动思考,发现优缺点,以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数据化管控在行业内获得好评,这一管理方式在怀邵衡铁路项目中得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该项目部认为,数据化管控就是让管理全过程留下痕迹,相关系统相互印证,一切用数字说话。其好处是使管理透明,在进度、消耗、效益等方面让大家都心中有数,而不是盲目干活。
 
  例如,电工班人员要领一卷高压电缆,首先要到物资部留下领料数据,这一卷电缆要用到哪里、要用多少,现场领工员都需要核实确认。最终这一卷电缆的使用记录会由物资部、现场领工员记录等相互印证,实现管理闭合,确保整个资源消耗过程清晰明白。
 
  “数据化管控让施工投入与产出的基础资料更明晰,并且有可追溯性,使精细化管理找到了抓手。”项目部数据化管控中心负责人说。
 
  数据化管控中心就是整个项目部数据化管控的“大脑”。每天18时前,各架子队将当天的数据化表格报到分部,由分部整理后报到项目部,最终汇总出每天的数据化管控信息,上传到项目部共享平台供全体员工查阅。
 
  当前,3标项目部正在填写项目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11月底该系统将正式运行,数据化管控为该系统的成功使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项目部希望通过成本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项目运行的掌控。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