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
本文摘要:  从5年前的一个想法,到眼前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常州西南交大轨道交通研究院在科教城内已初步实现这个项目。该列车90%以上的零部
 
  从5年前的一个想法,到眼前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常州西南交大轨道交通研究院在科教城内已初步实现这个项目。该列车90%以上的零部件产自常州,是一辆真正“常州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
 
  本月11日,在常州西南交大轨道交通研究院实验室,马卫华博士带记者走上了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站在缓缓前行的车体上,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是“稳”和“静”。运行时,没有前后摇摆的不适感。最重要的是列车运行时十分安静,只有通电时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如果不用心去听,几乎察觉不到。
 
  在列车上,看到最多的是一个个黑色的匣子。“那是磁悬浮控制器。”马卫华介绍说,一列车的悬浮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位移传感器、悬浮电磁铁和悬浮控制器。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就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吸力,再靠控制器把火车悬浮起来,最后在电磁感应作用下,列车被推动做直线运动。其中,悬浮和驱动是两套最核心的系统。马卫华指着列车的底部说,大量的传感器,会实时检测到列车底板与轨道之间的间隙,使其始终稳定在8毫米的距离。
 
  对于列车与轨道的咬合安全,马卫华说:“永远不会脱轨!”列车采用抱轨式悬浮架,与轨道紧紧“抱”在一起,消除任何脱轨的可能。
 
  除了上述优势,常州制造的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转弯半径小,只有50米。在轨道交通领域,地铁转弯半径需300米左右,高铁转弯半径为5000米左右。“市内如果有个重要的建筑,或恶劣地理环境需要避让,50米的转弯半径就很有优势。”马卫华说,这意味着在选线路时比较灵活,线路造价也会大大降低。预计,该列车线路造价每公里约1.5亿元左右,而当前,普通地铁每公里造价需4亿元左右。
 
  虽然是西南交大的技术,马博士却一再强调“常州制造”。“它的问世,离不开常州政府和大量合作企业的支持。新誉集团研发了2.8米长的中低速磁浮列车新型直线电机、今创集团提出了许多优化方案、常州中基达公司研制了中低速磁浮悬浮架、百亿达尔公司进行车体研制、和顺电气公司研制了悬浮控制器。”他一口气报出了好几家常州联合研发的企业。
 
  据了解,该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时速达到140公里,主要用于市区和城际铁路。接下来,研究院将进一步完善各项技术指标,在线路上开展运行实验。而常州制造的车体,目前正在设计中。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