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资产证券化破冰
本文摘要:12月28日,SOLARZOOM光伏亿家联合协鑫新能源、招商证券在上海举行2016分布式光伏项目退出机制及资产证券化高端峰会。业内人士就
 
  12月28日,SOLARZOOM光伏亿家联合协鑫新能源、招商证券在上海举行“2016分布式光伏项目退出机制及资产证券化高端峰会”。
 
  业内人士就分布式光伏项目如何实现财务“净退出”,推进分布式光伏资产证券化进程,全面解决分布式光伏的“融资难、变现难”痼疾进行了磋商。光伏亿家创始人刘昶表示“退出是分布式光伏资产证券化的必由之路,没有资本的自由流通,就没有分布式光伏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发展。”
 
  现场不少企业认为,虽然全额上网分布式光伏资产是目前的分布式的主流,而从长远来看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才是真正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的特点依赖于用电主体的资质,缺乏行业共同认可的标准化体系,相对集中式电站规模小,太过分散,整个生命周期长达25年,运营周期过长,导致在发电侧和用电侧的信息不对等,严重影响了规模化发展。
 
  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电站资本方则表示,基于上述难点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的资产证券化也呈现出显著的特点,现金流来源是来自用电主体的电费支付、政府补贴及脱硫煤电价,用电主体的资质远低于电网,项目规模小、风险分散,更符合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还款来源来自于用电主体,导致在资产风险评估中不得不引入对该主体的评估——而这才是分布式光伏资产证券化遇到的最大难点,同时也是分布式光伏这类资产被金融机构等财务投资人广泛认可的难点之一。
 
  而从国外经验来看,资产证券化的最终方向是实现“真实出售”。就是通过法律上风险与原始权益人互相隔离的特殊目的实体(SPV)实现资产的“出表”,这也就意味着实体资产及实体企业的融资真正实现了“去主体化”,实体资产从一种“难以变现、分割、流通的专有资产”变成了“可变现、可分割、可流通的通用资产”。这也就意味着,分布式光伏要在全国范围内迎来规模化发展,资产证券化是未来的必然方向,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资本的财务“退出”机制就成为重中之重。
 
  作为基金首试分布式光伏的代表,招商银行产业基金负责人成佳俊宣布,招商银行产业基金通过与分布式光伏专业化平台光伏亿家进行深度合作,彻底解决分布式光伏项目从融资到财务“退出”。为了保障这个“退出”,光伏亿家专门推出“互联网+”平台模式,在新模式下,每一个进入该领域的托底方都将在一套科学而严谨的标准化体系鉴证下完成对项目的开发、承建及运营,大大降低了托底方的风险,彻底破冰分布式光伏所遭遇的信任难点,让那些质量好、收益有保障的优质电站真正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交易主体,从资本端打通分布式光伏模式创新,分布式光伏项目成为随时能够变现的硬通货,进而迎接分布式光伏的全面爆发。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