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投资仍有加码空间
本文摘要:  年初以来,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三个月内三次上调,从年初确定的6300亿元增加至7200亿元。这也是中国铁路历经过去三年持续投资放
  年初以来,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三个月内三次上调,从年初确定的6300亿元增加至7200亿元。这也是中国铁路历经过去三年持续投资放缓后,第一次重回7000亿元以上的历史高位。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铁路投融资改革逐步落到实处,铁路外投资对铁路投资总量将形成有力补充,铁路投资总量规模仍有加码空间,将为铁路扮演“保就业”和“稳增长”的助推器角色注入更多动力。
 
  投资重回历史高位
 
  年初召开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工作会议通常被认为是给铁路每年投资大局“定调”。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铁总确定,2014年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6300亿元,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确保年内开工建设44个新项目。
 
  2013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38亿元,投产新线5586公里,全年共49个项目开工建设。相较上一年,2014年的铁路固定投资额和开工建设项目数量均有所下调,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低于预期。
 
  不过,此后短短三个月内,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连番上调。先是铁总将地方和社会独立投资的700亿元纳入统计口径,使铁总投资增至7000亿元。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一周后,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明确,“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铁路运输需要、铁路建设资金保障能力等条件的基础上”,调整增加2014年铁路建设的目标。
 
  在新目标中,201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由7000亿元增加到7200亿元,新线投产里程由6600公里增加到7000公里以上,铁路新开工项目将由44项增加到48项。其中,安排中西部铁路建设投资和投产新线的比例将分别达到78%和86%。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中国铁路历经2011、2012、2013年持续三年投资放缓之后,第一次重回7000亿元以上历史高位。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铁路投资第一次达到7000亿元是在2009年,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45.27亿元,超过1996年至2005年十年间原铁道部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2010年,铁路投资达到历史顶点8426.52亿元。不过,受原铁道部腐败窝案及2011年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影响,2011、2012、2013连续三年铁路投资放缓,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6.09亿元、6300亿元、663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铁路投资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总基调再次得到确认。盛光祖亦表示,2014年1-3月,铁路建设投资已完成610亿元,同比增长9%以上,实现良好开局。
 
  规模仍有加码空间
 
  “加快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不仅可以扩大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改善欠发达地区发展环境、帮助千百万人摆脱贫困。”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讯息或为国家加大铁路尤其是中西部铁路建设投资背后所隐含的深意作出了注脚。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从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占比分布看,交通运输业占比为8%,仅次于制造业、房地产业和公共设施业。其中,铁路投资占交通运输业的比重约为18.4%。
 
  申银万国认为,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的讯息可看出,加速重大铁路项目投资,稳增长的预期逐渐强化。铁路建设是“保就业”(铁工铁建员工人数达53.4万)和“稳增长”(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涉及钢铁水泥等大量建材)的重要手段。此外,截至2013年底,铁路营业里程新增部分仅完成“十二五”规划的1/3。为保证目标实现,铁路投资规划有上调空间。
 
  宏源证券分析师瞿永忠预计,随着铁路投融资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及地方平台债梳理,铁路外投资占比有望继续提升,对铁总的投资总量形成有利补充,铁路建设将迎来3年高峰期,每年投资总量将总体不低于7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铁路投资源泉有望进一步激活。业内人士认为,根据高层近期的连续表态,在运价进一步市场化、铁路沿线土地资产盘活、铁路发展基金加快设立等一系列刺激下,铁总自身造血能力有望得到提升,为铁路扮演好助推器角色注入动力。
铁路
 
空间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