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现状,期待明天
本文摘要:投融资机构对光伏产业不能“一刀切”,不能一说是光伏项目就予以否决或者采取排斥的态度。应该看到光伏行业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客观、理性评估。

 

  投融资机构对光伏产业不能“一刀切”,不能一说是光伏项目就予以否决或者采取排斥的态度。应该看到光伏行业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客观、理性评估。

  通过市场调节,扩大需求来对产业进行扶持,让有竞争力的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形成行业自然的优胜劣汰。

  在传统的电力产业,国家对民营企业很难开放,但是在新能源这个领域,对民营企业是开放的,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国内对“双反”一定要有充分应对的准备。在提高中国产品竞争性的同时,要扩大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

  按照目前的安装速度来看,2012年全年的光伏装机规模可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增长,预计能达到4GW。

 

  时值严冬,首都京城犹如眼下光伏产业的发展时局,让人感受着刺骨的冷。就是在这样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本刊独家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吴达成。他从事光伏技术应用和光伏市场发展的研究多年,常年奔走于企业、政府之间,与各种人物打交道,为行业奔走疾呼、出谋划策。我们试图从他的视野中寻求到行业发展的一些经验抑或是希望,为光伏界的仁人志士指点迷津,带来些许“春天”的希冀。

  并网实施细则需抓紧制定

  无论市场发展如何艰难,我们的心态始终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因此,我们的谈话就从最近正在热议的利好消息--国家电网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说起。

  “并网难是光伏发电近年来遇到的突出问题,现在电网公司的表态对国家刚出台的分布式发电政策的大力实施的确非常有利,这也符合我们国家的战略考虑。比如简化并网程序,装机低于6MW的系统免费接入等,目前来讲比较符合中国的情况。”吴达成秘书长说,“当然,现在来看,该《意见》只是解决了允许上网的问题,并没有包括如何操作的问题,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来,这是很关键的。投资人拿着现有的文件材料去申请的话,作为基层的一些供电部门并不一定知道如何去处理。因此,相应的实施细则不但要抓紧制定,并且要使得这些东西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国家电网各个部门、各个电网公司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解决,国家电网和国家管理部门如何衔接。比如,全网分摊机制下如何进行定额,分布式发电的补贴申请如何运作等,现在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机制。如果是国家电网代发补贴,那么这个代发就要有一个审核、计量、监管等方面的操作细则。这方面现在国内一些局部地区已经率先开展,进行尝试。从技术层面来讲,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还有一些问题仍需考虑,比如计量的方法,局部地区安装量的控制方法,是否允许逆流等都需要明确,否则在操作中就会产生新的更多的问题。相信,这也是国家电网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当然,这不仅是国家电网,也涉及到一些政策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希望相关各方都积极努力,彻底解决并网难题。”[page]

  金融机构对光伏不能“一刀切”

  今年下半年以来,一些知名上市光伏企业纷纷遭遇信誉评级下调,展望也多被评为负面,业界投资额降到了一个历史新低点。在光伏产业目前亟需资金“造血”的困境下,面对金融机构的此种行为,怎样引导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实现理性投资从而保障光伏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也是吴达成秘书长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光伏产业本身是依靠政策驱动发展起来的,在欧洲或者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光伏应用市场发展更是比较快。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无非是再次扩大市场或进行技术改造创新等这几个方面,保证正常运转的同时,谋求未来的发展。企业处于上升阶段的时候,它的一些资金需求包括融资、借贷等方面就比较容易实现,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作为金融投资机构,它希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取得更高的回报,所以企业有没有成长性或者说是否有发展前景就很关键。”吴达成秘书长说,“目前光伏产业是遇到一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那么随之而来产生其他一系列的影响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光伏产业面对的问题,清醒地知道,它只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一个行业本身实质性的问题,例如技术路线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而且光伏产业恰恰是作为科技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未来主要的替代能源和最有发展希望的能源之一,应该说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吴达成秘书长说,“目前这一现象的确应该值得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光伏产业目前的发展事态让投资机构感到了资金的极大不安全。在全球经济持续萧条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包括光伏行业在内的很多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还有行业自身的发展问题。我国光伏制造业前几年在制造业方面发展过于快速,加之产品严重依赖出口,在目前遭遇国外政策市场变化尤其是贸易保护的因素后,导致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受到一些比较大的影响,进而传导让企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就是说,是前几年扩产速度过快使得制造产能和市场脱节或者说是失衡,而出口受阻带来的影响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甚至出现一种比较自杀式的竞争行为,即价格战。这使得企业利润空间一再压缩,甚至有些企业出现价格和成本倒挂,但是为了生存又在继续这么做。还有些企业为了消化些库存、盘活资金、竞相压价,对整个行业负面影响也很大。在这种境况下,对光伏行业,多家投资机构纷纷采取撤投、少投或不投的措施,进而导致企业'输血'机制不畅,又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尽管这么困难,真正退出这个行业的还很少,整个行业基本上处于一种僵持状态。虽然很多原来的投资受到抑制,但其实还是有一些新的投资进入,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来看是比较平缓的。”

  “现在,投融资机构或者银行机构对光伏企业的确非常谨慎,但不能'一刀切',不能一说是光伏项目就予以否决或者采取排斥的态度。对具体的项目仍需进行一些评估,对有前景的有成长性的企业仍要大胆投资,这样才有利于光伏行业的正常发展,也是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表现,也不会轻易错失投资机会。同时,国家对新技术也会给一些政策的支持,包括银行在这方面也做一些风险投入。这样,相对而言风险稍微大一些。换句话说,金融机构应该看到光伏行业的未来的发展前景,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客观评估,该支持的还是支持。所以,客观分析很重要,不能太草率,要理性。”吴达成秘书长说。

  产业扶持应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银行机构代表在河北保定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对光伏企业“保大弃小”。之前,政府也已经敲定救市的“六大六小”企业名单。一时,业界议论纷纷,喜忧参半。

  吴达成秘书长说,“实际上,出于政策上的考虑,政府对新技术的发展采取一些政策的优惠,这本身并没有错。从可再生能源这个领域来看,全球战略性的产业都要提前进行布局,出台各种各样的一些优惠来进行扶持发展。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其实非常关键。一个新技术在初期应用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例如光伏发电,首先它的发电成本要比常规化石能源发电成本高很多。若想促进新的技术尽快成长起来,从一个不具有市场竞争性的技术产品,通过尽快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一个有竞争性的新的能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市场应用端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的补贴是比较明智的,各国政府也纷纷正在采取这种方式,也是无可非议的。”吴达成秘书长说,“同时,由于市场的拉动,将有更多的资金、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使它的成本再度下降,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应用规模的扩大,成本也会进一步下降,质量也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所以,今天的补贴是为了未来的不补贴,是出于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的能源供应方式的战略考虑。”[page]

  “目前,光伏产业遇到一些困难,政府做到一些研究、引导、预警、政策等方面的相应支持,可以理解。但是,不主张对具体的某一个企业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所谓的扶持,这不符合市场规律。较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市场调节,通过扩大需求来对产业进行扶持,让有竞争力的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形成行业自身的优胜劣汰。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让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成长、发展和淘汰。进行产业扶持,也应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而不是按照人为的因素来办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人为的一些干预,做一些定向有选择的扶持,我觉得并不一定是好事。”吴达成秘书长如是说。

  同时,吴达成秘书长更强调企业进行自救,“政府支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几乎所有企业发展都需要资金。如果自身成长性比较好,在调整过程中由于资金链的短缺得不到正常待遇的话,企业就会遇到生存困难。所以,应该分析性来看。”

  努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日前,山东和江西两地国有资本先后涉足东营光伏和赛维LDK的资本重组计划中,无锡市政府接手尚德电力的传闻也早有耳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忧,光伏企业被“国有化”是不是一种发展趋势?在今后越来越频繁的产业整合中,民营光伏企业怎样与国有企业抗衡?

   对此,吴达成秘书长说,“我觉得不一定,关键是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一些门槛进行限制。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在前期,光伏行业是依靠市场的需求包括国外市场的带动以及国内特殊地区的需求发展起来的,尽管产品价格比较高,装机总量也比较小,但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化生存空间,介入这个产业的基本上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大型国企对这个领域并没太多关注。后来,随着国家对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光伏装机规模日益大增,与传统能源的竞争差距越来越小,一些规模型企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特别是2008年国内进行第一批光伏项目特许权招标时,一些国有大型企业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参与,开始进军光伏发电领域。当然,大型国有企业具备一些先天的优势,比如资金、信贷、经济实力、人才等,在电力行业处于一个优势地位。”

  吴达成秘书长说接着说,“现在,光伏行业正在进行整合。其实,不管企业是什么样的经济性质,进行一些并购收购的调整,都是正常的。即使是国有企业收购一些民营企业,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我觉得从政府层面而言,还是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如果是靠市场竞争,只要不作出歧视性的规定,比如对民营企业制定一些条件限制进退光伏领域即可。比如为了解决就业,通过不切实际的内部收购,实际上就是人为的干预。因此,我觉得,只要政府不要干预市场,让不同经济性质企业之间的这种整合成为一种企业行为,就无可指责。”

   “至于说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国有化,这个事情不太好说。国家也不可能制定一个文件,不让国有企业进入光伏发电这个领域。并且,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控也比较严格,例如对中途退出竞争等都有明确的文件规定。而传统的电力产业,民营企业很难进入,但是在新能源这个领域,对民营企业是开放的,也已经是很大进步。”吴达成秘书长表示。

  对“双反”需有充分的应对措施

  自“301调查”以来,随着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觊觎之心就再也停止不了。10月8日,欧盟委员会继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后,公布了总共134家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紧随其后,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终裁结果,中国光伏企业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随着欧美“双反”步步紧逼,中国光伏业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欧盟对我国采取的'双反',目前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吴达成秘书长明确表示,“它的规则,对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一旦启动了这种调查程序,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肯定不利,所以说在这方面不能过于乐观。其实,和中国的光伏企业一样,欧洲的一些企业也不希望地方保护贸易政策的出现,谁也不想打这种贸易战。因为它对大家而言,不是一个双赢而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不仅对企业如此,对市场来讲也不是好事。'双反'是通过这种制约使得对方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从而为自身产品争取进一步发展空间。而市场竞争的规律是想法使产品成本持续下降的同时,进而提高它的市场竞争力,'双反'显然违背了这个原则,并最终会使得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时间往后推移。作为应对措施,中国如果对进口多晶硅或生产装备进行反制,通过提高税收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入。表面上看,对我们国内的企业是一定的保护,但因为目前我国还要进口很大比例的多晶硅,所以这无形之中又提高了企业的成本,打击了创新积极性,结果也不一定会是行业所希望的那样。”[page]

  与此同时,吴达成秘书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国内对'双反'一定要有充分应对的准备。第一,就是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性;第二是要扩大市场,要多关注新兴市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第三,尽快启动更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中国光伏发电市场不仅是对中国的光伏企业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都非常关键,对全球的贡献也将是举足轻重的。与此同时,如果国内应用市场能大幅度增加的话,欧美的贸易保护就失去了意义,或者如果有反制措施也就更有力度了。”

  面对危机,企业的突围之道

  面对当前内忧外患的发展现状,吴达成秘书长指出,“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作为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生存,但更应该考虑发展。”

  “目前,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利润太低,这个体现了行业的总体水平而不是个体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能够压低价格以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自然会挤压成本高的企业的市场空间。这是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转变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现象。从现在来看,企业大概有三种类型。首先是大部分企业已经感到了生存的压力,但是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前景,还在努力进一步地从内部进行技术创新或者暂时停产限产,希望能生存下去,然后赢得将来的发展机遇。还有一些企业,本身技术比较落后,也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从整个市场来讲,必将有一个洗牌的过程,而这些没有自身竞争优势的企业可能将面临退出的可能。但是还有一些企业,比方说在技术方面有优势或者本身在产业链方面比较合理,反而也找到了一些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具有竞争性。比如说有成本优势或者有独特的技术,如果完全大众化,那么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被淘汰是难免的。”吴达成秘书长熟虑之后,肯定说道。

  此外,吴达成秘书长还提出中肯的意见,“在目前环境下,企业应该侧重从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创新:

  一是,降低晶硅电池发电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前几年,光伏行业是卖方市场,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后就是快速的扩大市场,技术创新力度不够,导致发展后劲不足。自主知识产权较少,技术装备同质化比较严重,关键制造设备大部分还依靠进口。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状况。目前,经过分析市场,大家普遍认为,晶硅太阳能电池占领光伏发电主流市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因此,企业应该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关键方面再有所突破。与此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二是,关注新的技术发展。在技术路线没有突破的时候,主要是细节方面的竞争,但是一旦有新的技术路线,我们就应该高度关注。替代技术的出现,如果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对原有技术的淘汰会有加剧,所以企业要看到这方面的危机。一方面要尽量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未来的技术做一些预测。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更多的技术储备。除晶硅电池路线外,要认真分析和跟踪第二代薄膜电池和第三代聚光光伏的发展动向,有条件的企业还应该在这方面加大研发的力度和强度,如此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归纳今年,展望将来

  “2012年即将过去,总体来看,今年,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均有比较大幅度的上升。虽然中国光伏行业特别是光伏制造业遭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但是国内的光伏市场仍呈现出快速启动的迹象。”吴达成秘书长总结后,接着说,“2011年,国内的光伏装机规模超过2GW,较上一年有4倍的增长。按照目前的安装速度以及从同期安装数据来看,2012年全年的光伏装机规模可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增长,预计能超过4GW。”

   “与此同时,我个人觉的,受消化库存、资金周转以及过度竞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光伏产品价格并不是很合理,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的走向出现的水平。但是,这个价格要想回弹,也还是比较困难的。例如现在的多晶硅行业,不是没有市场,是有市场。目前仅国产的产能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是多晶硅进口在回升,另一方面是国产的多晶硅企业反而多家停产。究其原因,是因为国产的质量无法与进口的多晶硅抗衡,而且成本比售价甚至还要高。国内早期'上马'的一些多晶硅企业,技术比较落后,加之企业各项耗能指标又偏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如今,很多企业也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引起重视,正在对设备进行改造或研究一些新的[page]技术路线。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大降低耗电,成本也会随之下降。反过来,又将会促进企业在这方面下功夫,使未来的成本继续降低,这也是大势所趋。因此,根据这个情况来分析,尽管现在的市场价格不是很正常,但是反弹的空间也将不会很大。预计到2013年,还将维持在现有的价位水平。而且,从原来进行的一些技术分析和展望预测来看,按照现在的水平还达不到所谓的平价上网,未来还有下降的空间。局部而言,短期的波动可能偶尔会出现,但趋势还是下降的,只不过有时候是'跳水式'下降。有时候,成本没下降,但是价格降了;也有时候,本来成本很低,却卖到很高的价位。就是因为价格除了反映成本变化之外,还反映出供需关系的波动。光伏产品先后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引发的价格'跳水',所以价格回升空间不大,这也符合之前我们曾做过的价格走势曲线图。”吴达成秘书长对光伏产业行情的分析入木三分。

   吴达成秘书长说道,“2012年以来,随着'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再度推进以及光伏'十二五'规划、分布式发电、国家电网并网接入等多项扶持措施的密集出台,光伏发电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一些关键的政策措施在具体落实上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对未来的预期是比较看好的。当然,也存在很多不利的因素,比如全球经济形势不是很明朗,比较低迷。这也是导致2012年投资受到抑制,融资、贷款特别困难的原因之一。所以,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行业调整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按照现在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势来看,2013年国内光伏市场还将有更快地发展。随着'十二五'规划目标布局的进一步推进实施以及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特别是用户侧平价上网),分布式发电将会加速发展,而且越来越市场化、商业化。政策障碍逐步消除,少补贴或者不补贴现象日益显现。我觉的2013年就会有所体现,到2015年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觉得在这方面比较乐观。”吴达成秘书长对光伏市场的未来充满期待。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