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双反”
本文摘要:贸易壁垒困扰、市场不景气正成为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压力。光伏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走出困境?去哪里寻找新的增长点?

   贸易壁垒困扰、市场不景气正成为光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新压力。光伏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走出困境?去哪里寻找新的增长点?如何从单一成本控制走向成本经营?觅寻逆势中的成长之道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每个企业决策者的面前。

  在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的现场,记者见到了天合光能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纪凡。面对众多媒体的“围攻”,高总始终有条不紊、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
  对于当下光伏行业发展现状,欧美“双反”带来的影响,企业的生存、成长等问题,高纪凡阐述得很详细。从他的言谈中,记者感受到了这位业内资深人士对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忧虑,同时不失坚韧果敢的心态。

成长期的阵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美欧的光伏“反倾销”调查尚未落下帷幕,再加上还在持续的欧债危机,国内光伏产业出现萎缩,光伏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
  美国“双反”风波尚未平息,另一波冲击--欧盟也加入到了反倾销的队列。高纪凡说:“立案9个月后初裁,15个月后终裁,如果没有重大的因素几乎停不下来,不管中国、还是欧洲企业就会在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下经营。”届时,中国将失去大部分欧洲市场。作为目前全球主要的光伏应用领域,欧洲市场举足轻重--整个欧盟市场占据了我国绝大部分光伏企业超过50%的销售份额。若最大的客户欧洲市场再关上大门,中国的光伏制造业无疑将面临新的挤压;反倾销税把大部分中国企业挡在了欧洲市场之外,也让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同行竞争中失去了优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日前印度反倾销局发布公告称,9月12日收到其国内企业申请,要求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或部分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至此,中国光伏产业已遭三面夹击,如果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跟风加入,将对中国光伏业形成致命打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过度竞争引起的阶段性产能过剩导致了西方国家频频发起贸易保护战争。高纪凡说:“2010年开始光伏产品过渡投资,国内很多企业开始迅速扩大产能,去年一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每个季度的价格下降都在10%~15%,又恰逢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两者叠加之下就造成了供需的进一步失衡。”
  的确如此,国内众多企业在光伏市场火爆之际仓促投资大量的光伏项目,特别是技术含量低的组件封装环节由于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重复建设严重,小企业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附加值较低。质量是产业的生命线,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就没有产业生机勃勃的发展。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离不开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具备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二是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督,三是要有有力的行业准入和淘汰机制约。“近年来,由于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page]加上法律法规的监督不到位,同时又缺乏准入和淘汰机制,使得我国光伏企业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甚至有少数缺乏自律、自觉的光伏企业心存侥幸,在'金太阳示范工程'等国家财政补贴项目建设中以次充好,骗取国家财政补助,败坏了行业风气,影响了产业声誉。”高纪凡阐述道。
  在企业竞争中,唯“低价”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市场混论,催生了种种问题。高纪凡说,“如果没有过度竞争,贸易保护的风声都不会刮起来,但是不能把过度竞争的罪名全部推到中国光伏企业的身上。”

交锋“双反”
  根据柏亚天(PRTM)管理咨询有限公司2011年出版的全球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综合排名列全球第一。2012年3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新兴最佳实践》报告,天合光能成功入选。
  天合光能是一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公司通过资本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的道路,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光伏企业。天合光能的市场立足于全球,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提高与发展,争取占据每个市场空间的有利位置;其次,走资本国际化道路,依据资本运转的内在规律,遵循了资本流动的固有轨迹,与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如Milestone Capital、Good Energies和美林证券等合作;人才全球化,以国际化思维设计人才建设规划体系,创新人才队伍,天合光能有来自全球二十五个国家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最后是管理思想的全球化,天合光能将自己定位成为一个全球共享的企业,站在全球的角度,采购于全球、生产于全球、销售于全球。
  天合光能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已经取得了进步,不断有新研发产品问世。“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将决定此后的生存能力。当然,我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追求对此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高纪凡如是说。据记者了解,天合光能基于honey 技术的高效太阳能多晶硅60片标准光伏组件,其组件最高效率15.9%,最高输出功率260W,产品提供10年质保,25年线性功率保证。基于天合光能的honey60片标准多高效多晶硅组件技术平台,该产品在2011年9月曾创造输出功率274W的世界纪录并得到TUV Rheinland证实。另一款产品,TSM-PC14A多晶硅组件产品,同样基于honey平台,由72片156多晶硅产品电池组成,尺寸1956×941mm,功率305W,重量28kg,产品提供10年质保和25年线性功率保证。产品目前已经在日本等地上市。
  由于天合光能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光伏行业历史的信念,国际光伏标准委员会强烈邀请天合光能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中来,以卓越的标准引导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11年,天合光能代表中国企业向国际光伏标准委员会提出了若干国际标准提案,其中已经有一项获得通过,成为中国历史上首项获得通过的光伏国际标准。
  2012年5月,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落户天合光能常州总部。这个国家级的研发平台将围围绕高性价比电池材料、高性价比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智能和建筑一体化组件和系统等研究方向,整合海内外研发合作平台,提升天合光能全球领先的创新能力。目前实验室正加快启动建设,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水平、体制机制创新的光伏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天合光能共申请专利和拥有有效专利,居国内光伏企业第一。公司争取在未来几年中拿到更多项专利,保证天合的科技实力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即便是天合光能这样的实力企业,在贸易壁垒降临时也不能独善其身。

“双反”降临引发震荡
  欧美“双反”使光伏企业倍感压力。中小光伏企业的境遇可想而知,停产、裁员甚至破产的声音不绝于耳,同样一线光伏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page]
  在业内一向以经营稳健著称的天合光能,在2012年Q2财报显示:净营收3.461亿美元,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40.3%;净亏损9210万美元,上季度净亏损2980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180万美元。天合光能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解释说:“欧美国'双反'的影响,行业产能过剩以及新旧光伏市场的需求约束造成了第二季度紧缩的定价压力,市场需求挑战包括意大利等市场上网电价补贴体系变化的不确定性等等因素,对我们的运营利润率和盈利有着负面影响,造成了现在的困境。”近日又获悉,天合光能减少了一些部门并进行了层级合并,此次裁员在1850名管理员工中进行,裁减人数大约为200名。
  美国商务部2012年5月裁定,对来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约31.14%至249.96%的惩罚性关税。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欧盟反倾销有可能参照美国“双反”征收高税率。对此,高纪凡说:“概念上讲当然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程序上讲,欧盟反倾销税的统计办法与美国有差别,不能说是完全一致的。最终的税率问题是定量性问题,按照相关程序由核算体系核算出来的。这个税率是多少,目前难以预测。从严格意义上讲,税率或多或少都没有意义。中国有一个'弱点',中国2001加入WTO,2011年满10年,在这期间中国被贴上非完全市场经济国的标签直至2016年。现在情况下,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要按照第三方参照国来计算成本,美国'双反'的时候拿泰国做参照国,泰国的很多成本比我们高了30%。即便没有倾销,对照计算后也倾销了。因此,WTO规则是合法的却是不公平的。我个人认为,核心问题不是存在或不存在倾销的问题,而是按照什么规则去做,不同的规则下结果是不一样的。” 与美国“双反”相比,欧盟此次的反倾销案波及面更广,涉案金额更大。据统计,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该产品出口总额的73%。这意味着,一旦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中国光伏产业将遭受灭顶之灾,竞争优势不复存在,约30万从业人员将受到冲击。
  高纪凡说:“对欧盟反倾销案,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从公关游说和法律事务层面积极应对欧企的反倾销诉讼,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据了解,我国光伏企业主要从两方面开展阻止反倾销立案:一是在欧洲成立AFASE联盟。它是由欧洲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产品、设备、材料、系统集成企业组成的将近100家企业的联盟。AFASE联盟站在欧盟的角度出发,呼吁欧盟停止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实际上,在欧洲也有不同的'声音',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欧盟最后真的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只是保护了整个太阳能产业链上占很小部分的制造商,而产业链上其余的多数企业,如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物流供应商、建筑安装公司和维护商等,都将受到损害,抬高用户使用太阳能的成本对急需廉价能源的欧洲无疑是巨大威胁。在光伏产业链全球布局的今天,对某个国家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解决不了欧洲产品竞争力弱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光伏产品赶出市场,不仅拯救不了欧洲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反而与欧洲倡导的'绿色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相悖。另一方面,天合、尚德、英利、阿特斯为首的国内光伏企业成立“中国平价太阳能联盟”,呼吁欧盟慎重考虑对华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与欧盟立即展开高层对话,阻止立案,避免贸易战爆发。“不管怎样,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去化解,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一旦立案,对中国、欧盟光伏企业的损害将是巨大的。”高纪凡坦言。

稳中有进,逆境突围
  光伏业遭遇的“寒冬”到底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光伏企业如何立身被提上了各家公司的日程。
精细化运营管理
  随着市场恶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将越来越重要。面对竞争对手,企业作强作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企业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如何洞察市场的变化、如何指定对应的方针、如何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如何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是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的。企业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企业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page]
  高纪凡继续说,“天合光能主要从三方面做好周详的运营管理:第一,经营运作管理实施精细化,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我们从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制度入手,贯穿'精、严、细、实'的管理理念,抓好日常经济活动分析、阶段财务检查,采取多种措施,从不同的侧面,加大监督力度,规范经营行为。在计划、资金管理方面,按照公司的要求,集中控制、统一管理,根据项目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精确预算,严格控制资金使用去向和额度,保证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拨付同步,基本杜绝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问题。第二,质量管理实施精细化。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天合光能设计和制造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产品。质量是天合光能价值观的核心,对质量的孜孜追求将推动企业对未来产品质量的保证。去年全球最大的产品安全及质量认证机构TUV,抽样测量全球14家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较好的公司,天合光能质量排名第二,在去年澳大利亚测试的10家太阳能光伏企业中,天合光能的最终输出电率也是排名第二。第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日前,天合光能进行了人员精简,这是组织优化精简以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效率,可以更好地作出决定响应客户变化的需求。”
布局国内、外市场
  企业成长必须有全球化的经营视野和发展战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市场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系统,在开放的条件下,应当学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间的贸易争端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开启国内市场是目前最有效化解光伏困境的方法。“根据《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我认为目标太低了,应定在50GW。中国这样的国家一年装15GW 完全有可能,按照每年15GW的速度,50%~60%的光伏产品被国内消化,那么国际贸易影响对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就会小很多。” 中国西南和西北部地区充凭借沛光照时间,已然成为了地方光伏电站开发商所关注的重点。太阳能除了西部电站以外,能够推动东部工业地区建立屋顶或接近用户端的发电系统,电量可就地消纳的优势,能解决西电东输的电网资源问题。欧洲也是这么做的,德国工业、商业屋顶电站占50%,不仅仅是大型工业电站唱主角。国内市场方面,天合光能今年在成都、乌鲁木齐新建两个销售与项目发展办事处。这两处办事处的设立将极大地加强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能力,提高天合光能在中国市场上的战略地位。在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提高自身能力以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上不断增长的需求。
  考虑到欧洲市场现状以及太阳能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天合光能在欧洲的战略是继续加强巩固市场地位。今年,天合光能在南美洲、中东、东南亚、印度、非洲、加拿大做了更多的部署,还成立了亚太、中东和非洲区,并把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公司继续在有潜力的国家发展市场,足迹扩大到澳大利亚、以色列、阿联酋和印度。不断地深化在现有的欧洲和美洲区市场的客户关系,扩大市场占有率,并积极发展在中国的业务与合作关系。这样全球化的布局和对高潜力市场的关注,帮助公司在动荡的环境下,抓住了市场新的增长点,为实现全球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进入新兴市场的关键,高纪凡说:“做好科学前瞻性市场战略分析,熟悉相关政策和法律,准确定位发展方向。在进入之前,光伏企业一定要做市场战略分析,看清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持久发展。其次是获取认证,提高准入优势。获得国外相关标准的认证,是进入国外市场的通行证,是确保自己的产品在安全和性能上都能符合当地相关要求,并能被当地的买家及消费者所接受。”

重树行业新风势在必行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贸易争端迭起,使太阳能光伏行业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伴随着欧洲各国光伏上网电价政策的陆续调整,经过井喷式增长后的全球光伏市场步履艰难。尽管困难重重,光伏产业仍需破冰瓶颈向前看,尽快树立行业发展的良好风气。
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氛围,需政府、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共同努力。”高纪凡一针见血指出了要害。 “当下的核心问题是,重新确立或者进一步强调行业应该有的核心价值观” 高纪凡说。[page]
  对此,高纪凡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中央政府正确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及时组织编制光伏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明确光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阶段目标和工作重点,引导光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扶持,但是过度支持肯定会出问题。企业就像一个“孩子”,现在很多企业被政府“溺爱”变成了“坏孩子”。企业的根本使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坏孩子”不去为社会创造价值,反而只去争取政府补贴、资源,银行的支援。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光伏产业 2010年之前供不应求,产能靠资金支撑,过去的思维模式是,只要拿到资金就能变成产能,进而产能变成利润。实际上,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情况已经变了,但企业的思路没变。长此以往,必然给光伏行业带来“灾难”。
  二是媒体应助力行业发展,营造健康的舆论导向引导行业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挖掘企业的负面消息。媒体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整合,所以,媒体应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是行业自律。一直以来对光伏行业主要是鼓励发展,管理比较粗糙,行业自律缺失,造成这个行业处在一种不受控制的状态,今后务必进行行业的自律和规范。行业自律包括:行业内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遵守和贯彻;行业内的行规行约制约自己的行为;对行业内成员的监督和保护的机能等。
协同合作推动贸易自由
  在中国能源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不少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尤其是在当前国内新能源产业陷入整合期的过程中,贸易自由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了推动光伏贸易的增长,各国应当携手并进,长期坚持互利共赢的能源发展战略,共同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深化合作。
  在高纪凡看来来,中国在整个光伏产业核上价值链上,所有环节的技术加起来都处于领先地位,而像装备一类的产品还需进口。“其实任何产业,不可能所有东西都要在中国生产、制造,我们不要德国的原料、设备,也不要美国的产品,这是封闭性的思维。一个国家、企业应把自己最核心的部分做好,同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地区的有些企业进行合作,这才是正道。”,“我们要从落后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不能拘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谈发展,否则将停滞不前。每个国家优势的产业点、产业段合作,这样才能让太阳能技术发展更快、生产价值更快、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可靠。光伏产业也好、任何产业也好,一定要以全部开放性的思维来看,寻求全球合作,推动贸易自由。环境在变、思维模式在变,随然现在有点距离,相互对抗的氛围尚在,为了自身发展生存这种合作关系经很快变为现实。”在默克尔总理访问中国期间,高纪凡曾表示希望与包括solarworld在内的德国企业进行广泛合作,无论是欧洲市场还是中国市场抑或其他地区,良好的合作将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困境不能停止太阳能的平价进程
  从另一维度看,新的危机使光伏企业正进入一个竞争力的突变时期,使得企业由“成长”走向“成熟”。从积极的意义上说,这正是一种市场鞭策,要求企业必须比以往更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更注重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企业不仅要精打细算地降低成本,对市场需求迅速地作出反应,还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资本运作创新等等。“抓住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良好机遇,不断提高光伏产品性能、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做强做优我国光伏产业,是国内光伏企业的重要使命。而在这一使命的实现过程中,龙头企业理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高纪凡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曲线会不断下行,而传统能源发电的成本曲线会不断上行。这两条曲线终会在某个时点出现交叉,这个交汇点就是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点。如果真的实现平价上网,这个市场的大门就会打开,市场需求就会源源而来。实现这一交汇点,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清除太阳能平价上网道路上的障碍,显得迫切而必要。通过政府、光伏企业的努力去化解矛盾、解决纷争,推动自由贸易,产业合理发展,尽快引导太阳能融合进全球能源体系中,进一步优化全球能源的结构,应对环境危机。
  从补充性能源到替代能源,光伏发电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但光伏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这一希望,我们已经开始触摸到。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