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英雄谋发展 写意尚德书豪情
本文摘要:作为尚德电力的创始人与中国光伏产业大亨,施正荣应组委会的邀请来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并主持开幕式的,并做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博弈时代的光伏产业创新之路》

  “很抱歉,各位记者朋友,我来晚了”,带着歉意,施正荣从中国光伏大会论坛抽身出来在VIP室接受媒体的专访。谈话的内容直奔主题,对于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施正荣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这种类似的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从现场记者的表情与专注的神态,不难看出,大家对这位光伏巨鳄的敬意与好奇。



  作为尚德电力的创始人与中国光伏产业大亨,施正荣应组委会的邀请来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并主持开幕式的,并做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博弈时代的光伏产业创新之路》的主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专家、业者的广泛关注。施正荣一手建立的尚德在展会上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与兴趣。据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尚德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产能达1.8GW,出货量达1.5GW,成为2010年世界光伏最大的制造商。

  近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博士在考察完尚德上海工厂之后,这样描述尚德:“这个企业的成功并不依赖廉价的劳动力,相反的是依靠其先进的技术生产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组件。这是其成功的诀窍,而在我看来,这(对美国人来说)确实是个威胁。”尚德作为中国新能源技术的领军者的地位可见一斑,而这样的创业经典尚德仅用了9年的时间就实现了。

  施正荣的成长与尚德的发展都有着传奇的色彩。施正荣如何完成了由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转变?施正荣是如何把可持续发展概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过程中?喜欢看哲学的施正荣是如何将“彻底的哲学”应用到太阳能的解决方案之中?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曾概括了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四个方面,一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标准;二是对人负责;三是对环境负责,四是对社会发展有广义贡献。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施正荣是如何肩负起这个重担的?

  完美转身后的坚毅

  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马丁·格林教授的施正荣,1992年获太阳能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世界上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难题的第一人,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page]
  2000年,施正荣放弃了在太平洋太阳能公司的优渥待遇,放弃了在澳大利亚如日中天的科研事业,带着技术和40万美元,回国创办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取得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后,尚德开始起步。施正荣说:“那时的自己比较年轻,想的少,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就凭着一腔热血。”2002年9月,投产后的产品,尽管性能优异,但是卖不出去,跟随他的几位骨干也相继离开。创业团队的分崩离析,饱受外界质疑,这是施正荣在创业途中摔的第一个跟头,“当时,他们对我说,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好的科学家,但未见得是一个好的企业领导人。”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创业是艰难的,因为毕竟没有一个现成的榜样可以学习,不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对于一位学术研究型的科学家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自助者天助。施正荣说:“我一直把磨难和困难当成了无价之宝。每个创业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良好心态,心态决定了一切,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尚德的发展陷入困境时,施正荣没有怨天尤人,调整好心态,他一手抓产品质量,一手开拓市场,最终使尚德迎来了如雪纷飞的国内外订单,事业开始步入正轨,施正荣在市场洗礼中更加成熟。

  “从科技人向管理人转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市场观念,作为科学家,我往往认为技术是万能的。但是做企业就完全不一样:技术的确重要但是技术要为市场所接受”,施正荣说。从施正荣坚毅的表情中,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施正荣可以创造出尚德这样的“光伏帝国”。

  施正荣--演绎苏商创业经典

  曾经很多人不看好尚德的前途,但是施正荣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同时,施正荣也一直在反思,如何才能使企业更强、更大,打破企业发展的瓶颈。他坚信一点:将手头的工作做精、做好、做透。水果熟了自然好吃,施正荣卯足了劲,就是要把这份太阳能的事业做起来。并且从选择太阳能事业之时,施正荣就将这份事业当做为人类谋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一直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规避风险,创造竞争优势、创造新价值的管理战略与工具。
[page]
  技术领导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谁掌握了科技,谁就抢得先机,拥有行业的主导权。对于施正荣来说,他最大的资本就是技术。施正荣归国时带回一大堆技术资料和几十项专利,但是,仅靠自己掌握的技术够用吗?怎样才能更好的运用这些技术?如何使这些技术资本增值?这是创业时摆在施正荣面前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尚德发展10年来施正荣一直重视的问题。施正荣以他的眼光看到了光伏产业10年、15年以后的发展方向、需要什么技术,选择了用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使尚德度过了生存期。

  尚德度过生存期以后,进行了后续的技术储备与研发,进行新型技术开发,以核心科技竞争力占据光伏产业鳌头。为了不断提高光电转换率,开发改进光伏电池材料,尚德每年将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据施正荣介绍,2008年,研发投入43413.3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3.06%;2009年,研发投入40427.7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3.23%(不包括国外合作研发费用)。

  目前,尚德研发主要有4个着力点:一是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目前尚德的突破性技术--Pluto(冥王星)已于2009年8月投入规模化生产,单晶光伏电池已经实现19.12%以上的转换效率,大规模的多晶硅电池的转换率已接近17.1%,均远高于传统晶体光伏电池。二是组件封装技术与材料科学,为了提高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尚德还在一直研究代替材料,例如EVA、玻璃等。三是生产工艺的改进,可以使产品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四是系统集成,也是为了提高整体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以及降低系统整体成本。

  尚德不仅拥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还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集聚了一大批各个领域的尖端人才。尚德设立一个中澳两国科学家组成的研发中心,专门从事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早在2006年,尚德就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来推动太阳能的发展,以应对全球能源需求;并面向全球招聘科研人才。

  上市融资力

  有人说,竞争就像一场运作战,输赢取决于对未来市场的把握和对资本需求的快速反应。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除了要具备超乎常人的胆略之外,还需要极强的融资能力与商业技巧。

  尚德在与香港和新加坡证券机构关于上市融资谈崩之后,施正荣开始酝酿国有股的退出问题,2005年3月施正荣的国有股东退出方案赢得了国有股东们的认可,所有国有股东均同意退出。国有股东退出后,又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施正荣面前。那就是购买国有股权的资金从何而来?极富商业思维的施正荣选择了合作,通过与百万电力签订《过桥贷款协议》,解决了施正荣的后顾之忧。在经过通盘的考虑以及公司的情况、行业发展的前景后,施正荣决定在“成长性公司乐园”的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正当尚德准备赴纳斯达克上市冲刺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的出现,打破了纳斯达克吸引这支绩优股的美梦,同时尚德获得了一次登陆“2000个VIP公司俱乐部”的机会。2005年底,施正荣递交的纳斯达克上市计划被纽交所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看到了。他认为,将施正荣的尚德拉入自己的阵营产生的影响力和回报是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他们看中的不仅是施正荣西方的教育背景,还有无限诱惑的中国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在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市场毫不掩饰的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青睐。经过双方的谈判、切磋,施正荣最终决定选择纽交所上市,他解释道:“在那里上市要满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尤其是海外上市公司有着极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尚德公司也认为这是个机遇,确实能给我们一个工具,让我们把尚德公司做成一个百年老店。”2005年12月14日9点尚德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随着股价的飙升,中国新一代首富就这样诞生了。
[pag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市的成功让施正荣兴奋不已,太阳能的广阔前景和尚德的市场领导地位也仿佛让他看到了如花似锦的前途与未来。然而,高峰不是顶峰,上市不是终点。需要施正荣去做的还有很多,下一步他将使尚德保持优势,继续修炼“御敌内功”。

  品牌锻造力

  施正荣说:“尚德要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力的锻造与创新息息相关。同时,诚信是品牌的基石,只有良好的诚信才能为品牌力的锻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尚德持续创新技术,而且一直尽快将实验室的技术应用到生产线上。“与国外小批量的试验不同,我们的产业化试验都是直接在生产线上做的,我们利用从成千上万片太阳能电池中采集的大量数据,分析评价出新产品工艺在生产线上有何作用”,施正荣说。通过技术创新,尚德太阳能电池的硅片厚度比原来降低了三分之一,单晶硅电池的转换率也不断提升。“创新也体现在管理上。对于企业管理,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认为管理的一个动力,就是如何把公司的成本降得越来越低”,施正荣说。

  施正荣意识到了诚信对一个企业特别是对企业形象的树立与品牌力的打造的重要性。太阳能发电初期投入巨大,设备的耐久性是决定其经济性的根本因素。所以用户希望质保期越长越好,以防三五年性能大不如前、不到十年就得报废。尚德为其产品作出的质保承诺是:两年内保证不出现技术缺陷,12年内保证90%发电能力,25年内保证80%发电能力。由此带来的超长期质保已成为光伏产业的行规,多数厂商都不得不为自己的产品提供近乎终生的质量保证。尚德产品畅行欧美,本身就证明了其过硬的质量控制能力,品牌的影响力逐步深入人心。

  正因为视创新为灵魂、视质量胜生命,尚德才能在锻造品牌力的征程上摘取了这沉甸甸的收获。短短9年时间,施正荣的品牌梦已一步步实现。2001~2010年,经过金融危机历练后的尚德实现了质的飞跃,施正荣也被人们誉为“太阳王”。从一介书生到“太阳王”,折射出施正荣的个人魅力,也给创品牌的企业人一个很好的借鉴。

  尚德--深谙可持续发展之道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既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绩效的反映,也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重要途径,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性。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主流。

  企业成立伊始,施正荣就开始思考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施正荣努力把社会责任的基因贯穿于尚德的发展之中。这十年,是尚德沉淀的十年;这十年,是尚德走向成熟的十年。无论从创新、经济还是从环境责任来看,尚德的十年充满了激情与梦想和不断地升华。

  2010年初开始尚德根据SA8000:2008标准建立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保障员工权利和健康安全。同时尚德设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于2010年9月通过SA8000:2008的认证。尚德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守法、公平公正,通过持续改进,提升管理质量,加强风险控制,努力践行对员工、对客户、对供应商、对社会的责任,确保符合SA8000标准的要求,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彻底的能源解决方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尚德公司承建了主题馆和中国馆3.12M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项目,整体承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项目达3.4MW(世博会采用新能源的总量约8MW),并顺利并网,已经开始为上海这座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正如施正荣所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由尚德承建的这一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为世博会中国馆和主题馆提供了绿色能源,更为重要的是在世博会期间它将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如何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去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我们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上海的世博会选择太阳能作为其重要的能源供应,表明全世界正在走上一条以无污染、零排放为终极目标的绿色低碳经济之路。”
[page]
  为了借助世博会之力让民众亲身感受太阳能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所带来的美好生活,2010年6月5日,尚德投资建造的“尚德国盛号”太阳能混合动力游船在上海黄浦江启航,与传统观光游览船相比,太阳能游船使用光伏发电提供动力,不仅更节能,而且更清洁,有利于保护母亲河-黄浦江。尚德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为未来充电,让绿色永绕人间”的理想。

  2010年9月份,尚德《201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新鲜出炉,成为光伏行业中的第一个。在全球光伏产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时候,作为产业的领跑者,尚德公司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彻底的能源解决方案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在9年的高速成长中,社会责任基因贯穿始终:通过技术研发,不断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不断降低产品制造成本,致力于为人类生产清洁经济的太阳能电力;通过工艺革新,努力寻找在提供新能源的过程中降低环境影响的方式,实现清洁生产;通过关注员工权益,保障员工健康与安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加内部凝聚力;通过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活动,回馈社会;通过以身作则推动光伏行业的规范和光伏产业链的发展;通过绿色教育传播低碳理念,以超越商业的勇气催生全新的商业文明。

  坚守人本理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维护员工权益和提高员工福利,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此外,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尚德的价值观与员工的价值观相吻合,更能获得员工的认同感。

  “尚仁厚德、力求至善”是尚德人的追求与尚德企业文化中的根本。尚德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给员工无限的发展空间;《尚德人》、管理者与员工座谈会在公司构建了通畅的沟通交流渠道;持续改进计划发挥了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外出旅游凸显团队协作精神,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提高凝聚力。

  施正荣说:“尚德视人才为资本,让职业发展成就职业机会。”在尚德,培训员工不是付出而是一项长期投资,施正荣一直主张尚德要做成一个学习型的企业,这样能使实现企业与员工双重可持续发展,使企业与员工双赢。为了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多年来,尚德一直对员工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岗位培训,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最近三年,尚德用于员工培训直接费用达564万元(人民币)。据统计,尚德2009年提供10625个工作岗位,人均培训时间为49.2小时。
[page]
  倡导低碳作风

  施正荣的理念:以清洁为目标,让节能减排成为集体意识。低碳理念一直是尚德宣导的重点。尚德从人类长远发展出发,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己任,不断探索新的节能减排的技术与方法,通过环境管理体系与清洁生产体系的建设和推进,不断提高尚德的环境表现和清洁生产水平,并通过广泛的宣传与培训,让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到尚德每一个人的心里,成为尚德个人日常行为准则与责任。为了加强温室气体管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尚德制订了《温室气体应对指南》和《清洁生产指南》,并制定出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予以落实,不断改进电气、暖通、动力、用水、废水处理等系统,优化能源利用,节能降耗成效骄人。

  “我每次看到尚德有人在一张洁白的纸张只写几个字就扔了,我就有一种深刻的犯罪感”,施正荣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尚德的万名员工。“下班关闭电源”、“上下一层不使用电梯”、“双面使用办公用纸”。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科学的制度做起,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尚德人的集体意识。
[page]
  尚德已经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节能方面,尚德通过采用先进技术,中水回收利用,废水回用等措施,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与减少生产直接用水量,并将清洁生产进行到底,直接表现为,尚德2007年单位产品耗电量222862kWh/MW降低到2009年的171612kWh/MW。在减排方面,强化废水、废气处理措施,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并不断研究和探索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方法,制定环境改进的指标,是尚德的环境表现逐步实现卓越。

  不仅如此,尚德还建立了“尚德低碳理念馆”,以图文展览、多媒体、3D等手段展示了地球家园正在受到传统工业文明的挑战,引发参观者思考人类该怎么拯救地球,拯救自己以及低碳如何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2010年6月11日开馆到现在,参观者已达23000多人,成为世博会的精彩延伸。

  持续创新精神

  尚德以创新为己任,让技术进步推动能源变革。施正荣说:“创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才被视为创新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如果创新是水,人才就是水源。正是基于对创新的重视,尚德才有超常规的发展。

  尚德电力积极倡导“持续创新”的理念,制定了《科技项目奖励制度》、《科技成果奖励制度》、《金点子建议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岗位创新,积极献出“金点子”,并将业绩与收入挂钩,激发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施正荣认为集聚的尖端人才越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才能实现创新,为此施正荣不遗余力。尚德吸引了太阳能领域一半以上的华人科学家,拥有一个优秀的研发团队。成立于2008年的尚德光伏技术研究院下设机构共计508人,其中专职技术研发人员234人,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47人,博士11人,硕士41人。采用“建立博士后科研分工作站”与“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模式,并完成了一系列的重大研究成果。尚德光伏产品检测中心更是取得美国UL、VDE、CNAS、北京鉴衡的授权认证,通过权威认证,尚德光伏产品检测中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赢得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信任。

  为了鼓励创新,尚德开展了“金点子”活动、“持续改进”活动、“QC”小组活动、精益生产等活动。

  感恩回馈于行

  从横空出世到惊人一跃,尚德公司在业界被认为是以光的速度创造奇迹的典范。与此同时,尚德的回馈社会之举也从关注弱势群体到支持西部发展,从关爱青少年成长到回报教育事业,从参与亚洲最高级别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从汶川到玉树,从捐赠鸟巢太阳能发电系统到向悉尼剧院太阳能光伏屋顶系统的捐赠,从国外到国内,尚德的回馈已经深入到社会、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以及绿色环保事业等各个领域。
[page]
  “化爱心为动力,让公众同享发展成果。”施正荣具有极为强烈的感恩之心,事业成功后他想到的更多是回报。一定要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这就是他的决心。2006年,施正荣以个人名义设立“阳光慈善基金”和“施氏家族慈善基金”,资助各种急需得到救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于为什么要成立尚德基金会和施氏家族基金会,施正荣谈道:“尚德基金会是公司掏钱,家族基金会是自己掏钱,公私分明。”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尚德快速成立了“尚德企业社会责任基金”,救助家在灾区的员工以及家庭,同时向灾区无偿提供了200多套太阳能发电系统;

  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现代企业,尚德电力始终关注教育事业。施正荣相信,低碳理念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推行,这一切都应始于教育。由尚德冠名的“尚德电力杯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2010年参与的中小学生达150万人。这项活动通过让青少年选手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太阳能创意车和五花八门的太阳能创意模型及相关应用产品,寓教于乐地推广低碳理念,鼓励青少年关注环保,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激情,成为了针对青少年低碳教育的典型案例。

  2010年11月26日,由“施氏家族慈善基金会”捐赠200万澳元建造的悉尼剧院384KW太阳能光伏屋顶系统成功并网发电,是目前悉尼乃至整个澳大利亚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屋顶系统。这项工程是悉尼剧院“GreeningtheWharf”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激励更多的人,包括每年成千上万经过剧院的行人,一起共同努力,携手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而尚德的捐赠让世界认识尚德,让世界认识中国为环保做出的贡献。施正荣说,“尚德公司将先进的太阳能技术产业化,并有效降低了成本,因此太阳能已成为数百万澳大利亚人乃至全世界人们的选择。当我们仰望天空,我们应该感谢太阳,正是她的慷慨给予,才孕育了我们自然界一切生命,提供了我们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能量”。

  尚德式责任

  随着尚德光伏产品畅销世界,尚德的战略供应伙伴也在高速增长,2007年尚德的战略伙伴为26家,2008年是39家,到了2009年则升至53家,在施正荣看来,尚德向供应商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指导还有资金支持,要做到与供应商多赢的发展,这也是一种行业责任的体现。另一方面,尚德坚持以客户与市场为导向,以战略目标为方向,以社会服务为责任。例如,尚德先后出资近3亿元扶持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海外融资,尚德公司举办了“2006创新型企业海外上市融资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创新型企业成长的机制和发展途径,以及实施国际融资的途径和技巧。

  尚德以全球的战略高度来确定供应商。施正荣坚持把供应商从商品关系升级到战略合作关系,并最终形成强有力的战略同盟关系,实施与供应商共生存、同发展的策略,鼓励供应商参与尚德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共享尚德在降低成本额度上的成果。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供应商不仅要满足质量成本的要求,更要满足社会责任的相关条款(已植入《供应商商业行为准则》)。从公司的合格供应商中,寻找拥有共同愿景的管理理念的、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型供应商进行重点扶持、重点发展。

  为了给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尚德细分客户群,明确客户的需求与期望,建立与顾客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客户对尚德的满意度与美誉度。施正荣说:“尚德虽然是个制造企业,但是我们向服务业和快速消费品取经,把自己定义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尚德建立了《顾客意见/投诉处理控制程序》,由专门机构负责对顾客的投诉问题调查分析,进而对投诉进行详尽的分析与解决,最后及时向顾客反馈处理结果。尚德通过公司自查、顾客的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调查方式进行综合的满意度调查,真正了解顾客的各种需求与满意度,找出客户不满意的主要因素,来推动相关部门的改进,以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施正荣说:“我们始终相信,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可持续负责任的经营理念才能使尚德做强做大。秉承‘彻底’哲学,我们关注更多的是长远利益而非一时之利、更多的是公众利益而非一己私利、更多的是地球家园而非一域小利,我们认为营业执照不仅工商部门发放的、更是公众授予的。我们发布这份报告不仅是为了解密尚德的责任基因、接受公众的检阅,更重要的是在基因图谱中找到我们的动力之源、变革之源、发展之源。”

  “太阳王”的梦想

  即将跨入2011的门槛,回首2010,我们不难发现,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的尚德更加坚挺。尚德从来没有刻意回避金融危机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这使得尚德有了从失败中站起来的“王者风范”--敢于直面困难。施正荣有个梦想,那就是做世界光伏的领军者,并保持尚德的领先优势。

  施正荣说,尚德将继续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制造成本,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开拓全球市场,致力于让太阳能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处不在、处处可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永恒动力。

  “我们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困难与挑战,但是太阳能理想不会改变,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会变,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关心未来的赤子之心不会变。”施正荣的这句话一直感动着我们。

  20分钟在施正荣微微扬起的嘴角中飞逝过去,媒体联合专访告一段落。现场有记者邀请施正荣参与他们的光伏专题报道,施正荣很抱歉的说:“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都会在国外,很抱歉,如果时间冲突就会很难接受你们的访问。”为了实现梦想,从上海到珠三角,从美国到日本,从国内到国外,到处都看到施正荣繁忙的身影,施正荣成为他所到每个城市的座上宾,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尚德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中国符号。

作者:王忠凯

人物
 
企业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