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贫困局:雷声大,雨难下
本文摘要: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具备光伏建设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能源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具备光伏建设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意见要求在2020年之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个省的471个县的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包括残疾人)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意见提出,光伏发电扶贫首先要准确识别确定扶贫对象,在确定的光伏扶贫范围内以县为单元调查摸清扶贫对象及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并建立光伏扶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然后因地制宜确定光伏扶贫模式,中东部土地资源缺乏地区,可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西部和中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建设适度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
 
  意见指出,地方政府可整合产业扶贫和其他相关涉农资金。对村级光伏电站,贷款部分可由到省扶贫资金给予贴息,贴息年限和额度按扶贫贷款有关规定由各地统筹安排。集中式电站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投融资主体与商业化投资企业共同筹措资本金,其余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提供优惠贷款。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光伏扶贫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
 
  75%的贫困县可开展光伏扶贫
 
  “每户每天获得5度免费供电量,我家每天省下3度并入电网,多挣1块多钱,还省下了烧煤、养马拉煤的钱。”自去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滑石乡岩脚村老鸭塘组102户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后,村民许英宝就成了光伏扶贫受益者。现在,我国正在把这一扶贫政策推广至更多地区。
 
  4月6日,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其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指出,将在全国具备光伏建设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到2020年前,重点在前期开展试点的、光照条件较好的16省471县约3.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整村推进的方式,保障200万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每户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许英宝的案例证明光伏扶贫是有效的。2000年以前,她所在的村子多是烧煤,2000年后,虽然安装了电网,但用电开销对村民来说是项高额的消费。2014年底,贵州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和六盘水市气象局评估太阳能资源后认为,当地适宜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2015年光伏发电工程启动,岩脚村村民收入增加明显,并且停止了烧煤,村子清洁了很多。
 
  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
 
  据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正研级高工申彦波介绍,在评估了98个辐射站、2400多个气象观测站和气象卫星观测数据后发现,75%的贫困县可开展光伏扶贫,其中54%的贫困县每年可利用光伏发电资源均在15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等效满负荷利用小时数超过1100小时,适宜开展集中式规模化光伏发电;21%的贫困县具有一定的太阳能资源开发条件,可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在光伏资源评估基础上,我国将进一步识别扶贫对象、摸清贫困人口具体情况、建立光伏扶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最终因地制宜确定光伏扶贫模式。此次出台的意见指出,中东部土地资源缺乏的地区可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西部和中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建设适度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
 
  气象专家建议,在太阳能资源条件一般或较差的贫困县,可采取补助方式,鼓励发展社区民居太阳能热利用,鼓励企业、居民联合发展设施农业。同时,气象部门将根据需求,重点做好贫困县太阳能资源的细查和分析,为光伏电站选址、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提供科学支持。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