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玻“作妖”记
本文摘要: 11月15日,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南及首席执行官吴国斌、财务总监罗友明等7名高管正式辞职。截至11月17日,南玻近一年内离职高管多达15人。


 


   11月15日,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南及首席执行官吴国斌、财务总监罗友明等7名高管正式辞职。截至11月17日,南玻近一年内离职高管多达15人。


  11月19日,前海人寿监事会主席陈琳当选南玻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宝能投资集团财务部常务副总监程细宝代行南玻董事会秘书职责。至此,南玻创始人团队被集体"扫地出门",宝能系全面接管大局初定。


  巧合的是,大战宝能系的万科董事长王石也在11月19日一面再次公开向宝能系控制人姚振华致歉,一面称万科团队仍在坚守,"万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南玻,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而受"离职风波"困扰的南玻A发布澄清公告,对系列热点问题予以回应。就公司高管离职原因系前海人寿干预公司股权激励计划一事,南玻A称公司高管系主动提出辞职,提交的辞职报告中并未提及股权激励计划相关事宜。因此该传闻也不属实。


  南玻集团微信公众号11月30日发布消息称,11月26日,南玻集团召开全体管理层工作会议,宣布南玻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组成和任命,陈琳为代理总裁,负责全面管理;李卫南、赵习军、刘沛涛任执行副总裁,分管各事业部;宋福安为助理总裁,王琦为开发研究院院长。


  经营权之争


  南玻与宝能系的经营权之争始于2015年3月,持续至2016年11月,以原董事长曾南为核心的领导层集体请辞暂告一段落。期间的23个月时间里,管理层与资本方之间的对抗几乎从未停止过。


  南玻人的忐忑,始于2015年3月19日。就在那一天,南玻管理层第一次察觉到了宝能系的陌生资本,并很快采取了行动--宣布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阻止宝能系进一步的行动。


  由于南玻此前的股权比较分散,加之原先的大股东都是熟悉的对象,知根知底,南玻集团的经营一直由管理层牢牢掌握着主动。同时董事长曾南是一个性格强势的管理者,力求对公司的控制,这也决定了他绝对不会容忍其他资方威胁到公司的管理经营。


  在这之后,2015年3月27日,南玻A召开董事会会议,通过修改公司章程、修改股东大会议事规则、修改董事会议事规则和修改独立董事工作制度4项议案,提请股东大会审议。在议案中,南玻A高管层试图以苛刻的条件限制现有董事和监事的更换(包括增加"董事会每年更换和改选的董事人数不超过董事会总人数的五分之一"的针对性条款),防止并不熟悉的新股东宝能系影响董事会。此举随即引发了前海人寿的强烈反对,并以"内部人控制的方式"谴责高管团队,认为上述行为"不合理地限制了股东改选公司董事的合法权利,过度维护现有董事的董事地位,导致公司成为'内部人'控制的公司"。随后,前海人寿随之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增加审议5项临时议案,其中便包括《关于提请股东大会否决公司董事会提出的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修订案的议案》。双方僵持不下,致使股东大会被迫延期。


  在2015年4月15日,这是前海人寿于3月31日正式成为南玻A第一大股东的第16天,南玻A与前海人寿纷纷撤回各自议案,双方的矛盾看上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股权争执:6.5%降至3%


  南玻原高管一怒之下集体辞职,在于公司一份股权激励方案。据南玻高管表示,《股权激励计划》意见不一是"导火索"。


  辞职高管当中有人透露,股东与南玻高管产生分歧,而且时间上故意拖延导致今年无法实施,对全体员工造成打击。


  那么,大幅修改的股权激励方案变化如何?原激励计划拟向高管层在内的员工股权激励占公司总股本6.50%,但是经过修改后为3.00%。同时,高层在整个股权激励方案中的占比从约25%下降为20%,中层等核心技术骨干股权激励比例则由75%提高至80%。


  南玻原高管们的股权激励比例修改后大幅减少,这让他们最终决绝离去。那么,股权激励方案为何会被修改?


  据报道,针对《股权激励计划》随后聘请了独立第三方团队,进行了调研得出结论,2013年以来制造业已实施的股权激励中,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占比平均数为2.53%,发行比例超过3%的仅占26.94%。原股权激励计划设定发行占比6.5%属于市场高位,远超全行业上市公司及同行业上市公司一般水平。综合考虑南玻作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水平、综合持续激励的需要,本次股权激励发行占比为3%较为合适。


  至于为何要增加中层核心骨干的股份比例,降低高管在整个激励方案中的比例?调研后的结论为,南玻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共522人,较之2008年的人数已翻倍。考虑到此次激励对象的人员构成,应适当增加其他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的分配占比。为了进一步激发公司发展潜力,充分调动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激励向他们倾斜,激励比例从75%提升至80%。如此以来,南玻原高管层在激励方案中持股比例从约25%下降为20%。


  最终,南玻的高管们拂袖而去,没有对这份修改过的股权激励让步。


  旗滨集团回复上交所的回函还称,旗滨集团确定今后的新建项目均实行股权多元化并且实行项目跟投制。


  那么,从南玻离职后的高管们如果加入旗滨集团,参与新项目将有望享受股权,这让两家公司的人才交战更加迷雾重重。


  旗滨集团公告表明,马来西亚项目的合资方包括富隆国际,这家香港公司为盛和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盛和公司的大股东为赵得翔。查询公开资料,赵德翔曾为咸宁丰威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这家公司2016年5月被南玻1.02亿元收购。


  也就是说,南玻在前高管掌控期间,出资1亿元收购了赵得翔的"丰威科技",而赵得翔转身又通过旗下另一公司,与旗滨集团合作马来西亚的项目去了。


  南玻前高管是否早已做好准备,为出走南玻投奔旗滨铺路?南玻前高管集体辞职,他们的去向究竟是哪儿呢?


  将保持南玻主业优势


  据南玻集团微信公众号最新消息,陈琳在全体管理层工作会议上表示,南玻主业一定要做大做强,南玻集团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原有的传统业务已成为行业龙头,这些优势一定要保持。


  不过,自11月15日传出南玻A7名原高管集体离职的消息后,又出现了南玻A的多名离职员工转向其竞争对手旗滨集团旗下子公司工作的消息。据旗滨集团在11月23日回复上证所问询中表示,今年以来,旗滨集团引进了南玻A主要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10余人。


  陈琳此前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股东方已与南玻集团员工沟通,做好了相应的安抚工作,明确表示将坚定支持公司持续发展,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股东方将为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事业发展平台,科学合理的晋升通道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对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负责,并已启动南玻三年规划、尤其是2017年规划工作,支持南玻做大做强。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