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都纳“新”,大同示范
本文摘要:。在煤坑上建光伏电站和风电厂,是这些城市能源经济转型的一个尝试。但从煤炭相关产业链上释放出来的众多工人,却并不都能跟上转型的步伐。

  中国煤都,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源源不断的“黑金”从地下挖出,成为这个城市GDP飞涨的引擎。然而随着2013年后煤炭经济下滑,靠煤发家地城市经济已呈现颓势,数十年没有节制的采挖,留下的是支离破碎的矿山和不断塌陷的土地。在煤坑上建光伏电站和风电厂,是这些城市能源经济转型的一个尝试。但从煤炭相关产业链上释放出来的众多工人,却并不都能跟上转型的步伐。
 
 
  大同示范
 
  规划从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建设3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大同,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在长时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中,形成了1687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从2013年起,该市开始谋划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整合采煤沉陷区土地、电网等发展要素,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规划从2015年到2017年,用3年时间建设3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
 
  国家电网大同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三班主任张尧介绍,基地一期规划光伏电源100万千瓦,分两个主要片区建设:左云县店湾-水窑片区50万千瓦光伏电力汇集升压后送入大同南京庄220千伏变电站,南郊区高山-云冈片区50万千瓦光伏电力汇集升压后送入大同北郊220千伏变电站,实现全额并网消纳。配套送出工程共建设线路3条、总长84千米,扩建220千伏间隔4个,投资约1.65亿元。此外,该基地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共建设10万千瓦光伏电站7座、5万千瓦光伏电站6座、220千伏汇集站2座、110千伏汇集站8座。一期工程建成投运后,年均上网电量可达13.8亿千瓦时。
 
  2015年6月,该基地成功获批。2015年9月,基地一期工程破土动工。今年6月28日,这个号称全国首座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基地的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正式并网发电。
 
  “全国煤炭看山西,山西煤炭看大同,现在国家能源局的这个批复,对于大同从一次化石能源开采向可持续清洁能源发展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大同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明生介绍说,为了实现打造“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的目标,大同市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采用了22项新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在已并网的100万千瓦项目中,所选用的组件均达到或超过领跑者技术指标要求。其中,单晶硅组件转换率有621MW达到17%以上,多晶硅组件转换率有379MW达到16.5%以上。各企业的逆变器均采用国内一线品牌,以华为、阳光电源、上能电气3家逆变器厂家为主,设备选用量占装机规模的90%以上,部分项目选用的集散式新型逆变器已达到最大效率99%的技术要求。
 
  建设全国第一个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具有很强的行业带动效应,关系到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
 
  用地并网破题
 
  7月末,中标的中电国际、联合光伏、晶澳太阳能等12家企业先后与大同市政府签署了开发协议,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正式进入了建设流程。
 
  “此前,我们预计基地建设最大的两个困难是土地和电网接入问题。目前来看,这两个问题也都在逐步解决。”王明生说。
 
  据了解,大同示范基地共涉及35000亩土地,其中,有30000亩属于林地。“我国对林地进行的是指标管理,征用林地的手续非常复杂,需要林业部门进行分析评估、现场调查等。采煤沉陷区生长的主要是一些小型灌木,针对沉陷区现状,我们在学习一些企业在其他地区开发电站的经验基础上,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王明生提到的解决办法是“林光互补”模式,即不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建设光伏电站的同时也把林地的生态效应显现出来。
 
  “企业在做可研的过程中必须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方案的一部分,并且方案要由林业部门把关,认可之后才能开始建设。林业部门也希望我们在示范基地建成之后,总结经验,作为全国的一种示范。”并网问题也在有序推进。山西大同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白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6月初,即示范基地尚未正式批复前,电网企业就已经跟大同市发展改革委进行了积极沟通。目前电网规划工作已经启动,并纳入了国网规划的项目库中,一些接网手续的办理工作也在进行。电网企业的积极态度也得到了大同市有关部门的认可。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9月份正式开工,年底前尽最大努力让更多项目实现并网。”王明生告诉记者。
 
  7月26日,大同市市长李俊明在会见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谢健时表示,除了努力建设国家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同市希望能继续吸引实力雄厚、带动效应明显的光伏企业来大同投资项目,不断延伸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
 
  在传统能源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大同用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破解着“资源诅咒”,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在用自己每一份努力为那个神奇的传说凭添更多绿色。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