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增光添彩
本文摘要:“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赵红卫对记者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激励措施让她印象深刻、备受鼓舞。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表示将沉下心来致力于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立足岗位研发新一代复兴号,为提升铁路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增光添彩。
 
  赵红卫说,“十三五”时期,中国铁路相关企业紧密围绕铁路发展需求和重点技术领域,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复兴号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已形成系列化,速度等级包括时速160公里、时速250公里和时速350公里,牵引动力包括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编组包括8辆至18辆等多种形式,还有‘高寒版’‘智能型’动车组。”跟熟悉自己孩子一样,她对复兴号了然于胸。
 
  作为研发者,如何看待复兴号被叫作“金凤凰”“绿巨人”“蓝暖男”?“这些形象生动的称呼代表了社会公众对复兴号的关注和喜爱,抓住了不同速度等级复兴号在外形涂装上的一些显著特点。”赵红卫笑着说,铁路是服务百姓、服务大众的,复兴号拥有接地气的称呼很必要,能给百姓带来更多亲切感。
 
  社会公众关注的大多是目之所及的车厢外观形象,而赵红卫和团队成员所做的工作相对“隐秘”,主要承担复兴号“大脑”——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研发。据她介绍,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复兴号,关键系统软件均为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不同速度等级复兴号研发过程中,我们的技术不断发展,控制逻辑不断完善,目标都是让司机操作更为简便、故障保护更为完善、旅客乘车更为舒适。比如为适应时速250公里复兴号的运行控制需要,我们就在时速350公里复兴号的控制逻辑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赵红卫举例道。
 
  “调研需求、编制软件、实验台测试、现场调试、查找故障、寻找解决方案……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研发工作一环扣一环,纷繁复杂,需要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为凝聚团队合力,赵红卫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经验,“我会尽量去发掘每个团队成员身上的闪光点,然后用人之长,同时坚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以老带新,不断为团队补充新鲜血液。”
 
  “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列车速度虽然提升了,但是运行安全性更有保障,车厢内外噪音进一步降低……”在描绘未来复兴号的样子时,赵红卫一口气用了好几个“更”字。而她,正向着这样的研发目标奋斗着、努力着、前进着。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