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产业引领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本文摘要:百亿坤泰项目,撬动常州汽车产业版图;总投资50亿元,星源高端锂电池隔膜制造基地加速崛起;信承瑞轨道交通智能管理装备项目,致力打造经开区智慧产业的新名片;轨道交通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投运;轨道交通、智能微电机、横林强化木地板三大集聚区获得国家级“金字招牌”……
 
  百亿坤泰项目,撬动常州汽车产业版图;总投资50亿元,星源高端锂电池隔膜制造基地加速崛起;信承瑞轨道交通智能管理装备项目,致力打造经开区智慧产业的新名片;轨道交通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投运;轨道交通、智能微电机、横林强化木地板三大集聚区获得国家级“金字招牌”……
 
  在常州经开区成立四周年之际,打开她的产业发展成绩单不难发现,一个个重量级项目相继落户,一个个崭新载体平台加速打造,不断刷新产业能级。值得关注的是,常州经开区的产业结构正悄然改变,先进交通装备、功能新材料产业“强筋壮骨”;智能电机、绿色家居产业活力彰显,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项目为王发展高地强势崛起
 
  5月21日,2019年武进区第二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暨信承瑞轨道交通智能管理装备项目奠基仪式在常州经开区举行。当天,经开区共有12个重点项目开工,总投资46.6亿元。这些项目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此次集中开工,是经开区推进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自成立以来,经开区始终把项目作为发展生命线,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建设发展后劲。
 
  据统计,自成立以来,常州经开区累计招引产业项目89个,总投资609.5亿元,其中成功招引超百亿元项目1个,超10亿美元项目1个,超5亿美元项目1个,超30亿元项目4个,超10亿元项目14个。同时,坚持重点项目领导挂钩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滚动开发、加快推进。累计开工建设重点产业项目173个,计划总投资683亿元,竣工投产89个。星源锂电池隔膜项目、哈焊所焊接材料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坤泰项目成为省领导挂钩重点项目。
 
  截至目前,常州经开区有6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其中5个为产业项目,包括坤泰汽车七速双离合变速箱项目、星源涂覆隔膜项目、信承瑞轨道交通智能管理装备项目、凯迪车辆驾驶智能辅助系统项目、欣盛超微电路载带芯片项目。这些都是打造常州经开区特色产业的支柱性项目,深刻影响着常州经开区的产业格局。
 
  夯实载体特色产业“强筋壮骨”
 
  位于常州东城路东侧、龙锦路南侧,一座有着火车外形的建筑展露姿容,这里是轨道交通产业化基地,建有10栋产业化标准厂房、1栋11层综合服务楼。这里,为轨道交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
 
  早在2017年,常州经开区就启动建设8个特色专题园区。如今,轨道交通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园、绿色家居产业园等沐风而长,打造成为招商引资新载体、产业发展大平台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以中车戚墅堰公司、戚墅堰所、今创集团、日盈公司等企业为引领,先进交通装备制造能力持续提升;以中天优特钢、星源新能源材料、华通焊丝、长海玻纤、强力电子、晨光金属涂料等企业为依托,功能新材料生产研发持续加快;积极打造神力电机、雷利电机、祥明电机等本土品牌,持续推动智能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全力提升佳饰家、贝尔地板、卫星装饰、洛基木业等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传统家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四大特色产业产值127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4.1%。
 
  转型提档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常州经开区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特色明显,汇集企业13000余家,个体工商户21000多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3家。传统产业起家的三镇三街道,面对汹涌的产业转型浪潮,如何激活产业生命力,是经开区产业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突出新旧动能转换,创造更富活力的发展后劲,坚持存量挖潜、增量扩张,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新动能挑起大梁,旧动能焕发生机,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积蓄强劲的发展动力。”常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任义权表示。
 
  在全力攻坚重点项目的同时,经开区加力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确保有限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持续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果,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综合运用政府收储、土地复垦、提升改造等多类手段,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
 
  同时,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工业转型升级战略,鼓励优势企业围绕转型抓技改、换装备,不断提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水平,新华昌、今创、博瑞、日盈等一批智能化工厂涌现;加快新业态融合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优质增长点和结构性力量。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