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要建18条轨道交通线
本文摘要:好消息!!!南昌地铁4号线工程可行性报告已获得批复,5号线以及机场线正在线网规划中,地铁湾里线拟采用有轨电车 ,至2030年南昌要建18条轨道交通线
     至2030年 南昌要建18条轨道交通线
 
      记者获悉,南昌市计划2030年建设18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约230km。
 
  目前,南昌地铁1号线已于2015年12月26日正式载客试用运营,远期北端延伸至昌北机场、东端延伸至麻丘。2号线一期和二期南延线工程正在全面开工建设阶段,其中首通段(南路站至地铁大厦站)基本完成土建施工,机电安装已进场施工,预计将在2017年建成通车,并在地铁大厦站实现与一号线的换乘;西段原规划延伸至望城,现规划延伸至九龙湖新城。3号线现在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据悉,南昌地铁4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得批复。工程起点为望城站,终点为昌东大道站,全长40公里,站点29座,将连接城东片区、朝阳片区以及九龙湖片区的辅助线路,主要加强外围片区间的快速联通。西端延伸至望城;东端延伸至高新停车场。
 
  根据规划,南昌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建成5条轨道线,设置4条过赣江通道。全网线路总长约197.6千米,共设站146座,其中换乘枢纽16处,中心城区平均线网密度约0.35公里/平方公里。
 
  5号线、机场线、湾里线正在线网规划中
 
  初步构想是:5号线北起临空组团儒乐湖,南至广州路,全长约44千米,串联临空经济区、乐化、长堎、红角洲、朝阳洲、城南等六大片区,实现对临空组团、长堎等外围片区的轨道覆盖,引导外围片区和城镇组团的发展。
 
  机场线为市域快线兼顾机场线功能,北起昌北机场,南至九龙湖生米镇,全长约34千米,远期预留向北赣江新区方向延伸的条件。串联红谷滩核心区、九龙湖副中心、赣江新区、机场及西客站两大枢纽及省市两级行政中心,覆盖城市沿江发展主轴。
 
  湾里线拟采用有轨电车制式,现已开展线路方案的规划研究工作。
 
  问题:线网分布不均衡
 
  “南昌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虽然总体上进展顺利,1号线从通车运营至4月6日,平均每天客流量约20.17万人,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调研组成员、南昌市政协人资环城建委丁慧兴告诉记者,南昌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规划仅限于中心城区,难满足城市空间拓展;
 
  线网分布不均衡,缺乏大型停车场;
 
  与中部省会相比南昌规模最小。
 
  建议:至2030年南昌有6条城际铁路
 
  南昌轨道交通长远规划该如何“对症下药”?调研组专家认为,应构建由国铁、城际、城郊、快轨和城市轨道构成的多元化轨道线网系统。中心城区以地铁为主,重要通道规划城市快铁,市域及都市区以城际铁路为主,远景预留城郊快铁通道。
 
  另外,适应南昌都市区发展需要,应对当前正在编制的《江西省城际铁路网分期建设方案》作适当调整:该《方案》至2030年总体目标为南昌到周边城市有5条放射线城际铁路联系,应增加为6条放射线,
 
  即增加南昌—鹰潭城际铁路。
 
  此外,利用昌景黄适时增开南昌—余干城际列车;
 
  调整南昌—抚州城际铁路走向为经向塘、温圳、文港、李渡到抚州,
 
  调整南昌—修水城际为经安义至修水,
 
  延长南昌—丰城城际至樟树并连接南昌—高安城际,
 
  延长南昌—高安城际至新余。
 
  建设时序上:南昌—高安、南昌—丰城调整为近期(2020年以前)。
 
  长堎镇、象湖新城应规划轨道交通
 
  专家称,在轨道交通长远规划中,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适度加大城市轨网密度,增加轨道线路,力争在2030年使南昌市轨网密度达到二类中等城市水平。
 
  “随着赣江新区的建设以及向塘镇在南昌市的地位,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还是沿着赣江两头延伸,S要将南北向长距离的快速联系作为重点。”丁慧兴说,新建区长堎镇、望城镇以及南昌县莲塘镇、象湖新城已经与城区集中连片发展,不应作为外围组团考虑,而应作为城区整体,规划轨道交通。
 
  1.2号线核心区外围站点建“P+R”停车场
 
  南昌市提出,应统筹规划,使轨道站点与公交车站点设置相一致,努力做到同站换乘;缩减与轨道线路重叠的公交车线路运力,加大与地铁线路垂直方向的公交车线路运力。地铁1号线、2号线开通后,北京东西路、丰和中大道、八一大道、阳明路等主干道沿线公交路线与地铁重叠的,应进行合理缩减,提高主干道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解决好非机动车出行、私家车出行和停靠问题。应在规划轨道交通线网的同时,在一些关键枢纽站点同步建设一些停车场。近期,南昌市各区政府均制订了《停车场三年建设规划》。
 
  2.同步建设行人、非机动车地下通道
 
  “在轨道站点规划设置中,尽可能同步解决交叉口立体过街设施。”专家认为,目前,南昌市在建的地铁项目走向基本与主干道一致,其地铁顶部距地面有7米的间隔,可以在修建地铁时同步解决行人、非机动车的立体过街问题。例如北京路沿线主干道交叉口等,均可利用地铁建设的机会,同步建设行人、非机动车地下通道。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