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承载“国之重托”
本文摘要:重载铁路是国际上公认的铁路运输尖端技术之一,代表着一个国家铁路货物运输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大秦铁路横贯晋冀京津,素有“中国重载第一路”之称,不仅是一条铁路货物运输大动脉,更承载着国之重托。
  

 
  重载铁路是国际上公认的铁路运输尖端技术之一,代表着一个国家铁路货物运输领域的先进生产力。大秦铁路横贯晋冀京津,素有“中国重载第一路”之称,不仅是一条铁路货物运输大动脉,更承载着国之重托。
 
  全长653公里的大秦铁路,是我国“八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它横贯晋冀京津,素有“中国重载第一路”之称。
 
  承载国之重托
 
  重载铁路是国际上公认的铁路运输尖端技术之一,因运量大、效率高、能耗低、效益好等优势,代表着一个国家铁路货物运输领域的先进生产力。上世纪中叶,重载铁路在美国、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得到发展。
 
  大秦铁路从诞生之日起,便注定了它不仅是一条大动脉,更承载着国家的重托。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古老的中华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我国工农业生产以新的速度迅猛发展。然而,与这种发展势头不相适应的,是能源运输的紧张状况。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吉林等多省市电厂缺煤、城市缺电,企业面临停产。
 
  而此时,蕴含着丰富煤炭资源的山西大同,开采出来的煤炭却因运力紧张,无法及时运出。当时,担负晋煤外运的京包、京原、石太、太焦、同蒲等主要通道,由于各地对煤炭需求量急速上升,运力已达饱和。
 
  1985年1月1日,太行山上寒风刺骨,燕山深处冰天雪地,7万名铁路建设者挥戈上阵,拉开了建设大秦铁路的序幕。
 
  1988年12月28日,跨越189条河流,穿越39座主峰,架起313座桥梁,打通45座隧道的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在国家规定开通日期内顺利开通。
 
  不断扩能改造
 
  大秦铁路开通后,犹如一条流动的乌金之河,源源不断地将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煤炭运出。改革开放以来,大秦铁路的年运量从最初的5000万吨,跃升到了4.5亿吨。有专家说,大秦铁路的运量,是中国经济走势的“晴雨表”。
 
  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开通。1995年,大秦铁路年运量5586万吨,实现了5500万吨的近期既定目标。2002年,大秦铁路的年运量达到1亿吨。2003年,我国煤电油运再次出现全面紧张状况。此时,有着“中国重载第一路”之誉的大秦铁路迎难而上进行扩能改造,并攻克了山区铁路通信可靠性、长大列车纵向冲动控制、长大下坡道的周期循环制动等技术难题,顺利组织开行了2万吨重载列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秦铁路继续站在世界重载铁路研发应用的前沿,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投身到我国重载技术创新和储备中,不断抢占重载技术的制高点。2014年4月2日,大秦铁路成功进行了3万吨重载试验,创下了我国重载牵引的新纪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同时,也为我国的重载铁路建设运营提供了借鉴方案。
 
  负重争先前行
 
  大秦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在承担起国民经济发展能源运输的同时,还在迎峰度夏、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抗震救灾等关键时刻,一次次担负起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
 
  2004年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全国各地的用电量一次次跃上红线,许多电厂煤炭告急。是大秦铁路,将阵阵清凉送给全国人民;2008年春节,一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截至当年1月28日,全国17个省市拉闸限电,各大电厂纷纷发出煤炭储存红色预警。又是大秦铁路,加大运量,在数九严寒中,将温暖送给全国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把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作出重大部署。国务院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铁路运能提升。
 
  始终坚持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为己任的大秦铁路,持续扩大煤炭运量,着力铁路运输比较优势最大化,通过压缩列车间隔时间和增开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使日运量平均保持在130万吨,这相当于每天减少约4.3万辆30吨运煤卡车对公路的污染。
 
  大秦铁路开通运营31年来,体现了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仅2004年大秦铁路实施的2万吨扩能改造,就相当于用一条铁路的占地和资金,新建了3条煤炭大动脉。近年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始终以更大的社会责任担当,切实履行铁路运输绿色发展的重任,在大秦铁路上设立了74个抑尘站,进行全面抑尘,有效遏制了空气污染,确保大秦铁路在运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朝着生态线、环保线迈进。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