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高铁全线轨道贯通 张家口进入北京1小时生活圈
本文摘要:顺利合拢!6月12日上午10时18分,在北京北站外的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进口,随着铺轨机牵引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缓缓驶入接轨点精准落位,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顺利合拢!6月12日上午10时18分,在北京北站外的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进口,随着铺轨机牵引着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缓缓驶入接轨点精准落位,被誉为中国铁路发展“集大成者”、智能高铁示范工程的京张高铁实现全线轨道贯通。
 
  京张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京张高铁起自北京北站,途经清河站、昌平站、八达岭长城站、东花园北站、怀来站、下花园北站、宣化北站、张家口站,全长174公里。建成后,乘高铁从北京到张家口的时间将缩短到1小时内。京张高铁与呼张和大张两条高铁线路相连,对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连通西部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京张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京张高铁铺轨工作主要由中铁三局承担。自2018年11月1日开始铺轨以来,他们克服了工期紧迫、交叉作业、长距离大坡道铺轨等诸多困难,顺利完成了京张高铁和崇礼铁路的铺轨任务。京张高铁和崇礼铁路(正)线铺轨完成,为今年9月京张高铁联调联试和年底开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超2.9万公里,居世界之首。依托京张高铁建设,我国将进一步构建智能高铁技术标准体系,成为引领世界的智能高铁应用国家。
 
  工人扫码可学习操作
 
  为解决铺轨工期紧、交叉作业面多等挑战,中铁三局引进、研发各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了指挥中枢信息化和智能化,质量追溯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等,为工程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八达岭长城站房建设中,中铁五局八达岭长城站房项目科技部长杨才鑫,利用BIM+AR技术将施工方法以二维码的方式粘贴在施工地点,工人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直观看到如何进行操作,施工返工率极低。
 
  10个车站将有同一个“大脑”
 
  基于北斗卫星和GIS技术,京张高铁部署了一张“定位”大网,能够为建设、运营、调度、维护、应急全流程提供智能化服务。线路实时“体检”系统,可以将全线每一个桥梁、车站,每一处钢轨通过传感器连接至电脑。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都能一目了然。
 
  “未来,京张高铁10个车站将有同一个‘大脑’。”中铁设计京张高铁智能工程化设计总体负责人李红侠说,通过这个“大脑”,工作人员在控制室就可以实现客站灯光、温度、湿度等设备管理、应急指挥等。
 
  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
 
  列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基本能达到和地铁一样,不同的是速度。“这是世界首次,在350公里的时速下模拟一个最好的司机,用算法开出一条安全、节能、高效的列车。”中铁设计京张高铁信号设计负责人王东方说。
 
  京张高铁采用的智能动车组定位于“复兴号”的智能型,以现有“复兴号”CR400BF型动车组为基础,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可通过电子客票和刷脸进站
 
  此外,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等可简化乘车流程;站内导航与站外导航融合,乘客从家出发输入车次即可导航至检票口或候车厅。
 
  “我们是站在中国铁路、装备制造、综合国力飞速发展的‘肩膀’上,谋划中国高铁的又一次飞跃。”中铁设计京张高铁总体设计师王洪雨说,团队300余名设计师,前期工作用了7年时间,力求打造中国铁路精品工程。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