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物流基地建设 推进铁路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
本文摘要: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加快物流基地建设,为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加快物流基地建设,为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以总公司要求为引领,增强推进物流基地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快物流基地建设,是铁路适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新的物流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新服务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总公司提出的力争用三年时间,努力将铁路发展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部署发展现代流通业建设法治化经营环境,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中央强调,对那些充分吸纳就业、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生活的物流企业,要加大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这为加快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在征地、配套道路、水电设施建设方面。
 
  以济南铁路局为例,按照总公司物流园建设规划,济南铁路局今年要基本建成物流基地13个,当前,济南铁路局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到了"啃硬骨头"阶段,新增货源能不能稳住,能不能弥补大宗物资下滑的缺口,是完成全年经营任务的关键。青岛西车务段按照海尔的库房模式和服务需求,对娄山站现有货场进行了全面改造,重新设计了装卸作业流程和装载运输方案,把娄山站打造成了白色家电的物流基地,不仅满足了海尔"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的要求,还吸引了澳柯玛、青岛啤酒、黄海轮胎等大客户。可以预见,物流基地全部建成后,将为全局货运增量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以建设铁路现代物流企业为目标,审视物流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难题。从济南铁路局局物流基地建设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难题。
 
  一是外部客观因素影响建设进度。部分物流基地征地拆迁影响工程进度。受征地指标和建设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临沂物流基地征地拆迁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工程整体推进。齐河、即墨两个物流基地因拆迁问题也对工程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是投资规模影响综合配套能力建设。目前,货运基础设施投资与批复的基地总规模和今年建设目标存在一定缺口,给综合服务设施、道路、给排水、供电、信息系统等综合配套能力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三是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方案亟待推进。济南铁路局物流基地信息系统初步考虑包括基地智能化工程、货运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三部分,与物流基地总体工程同步开展设计,现已完成可研和初步设计审查,进入软件开发阶段,系统开发方案尚未履行有关程序,全局物流基地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需抓紧确定。
 
  以践行"三种精神"为动力,稳步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物流基地建设涉及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建设阶段,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必须重点围绕打造平台、加快建设、实施招商三大任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确保物流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推进基地建设。根据全年计划安排和上半年完成情况,菏泽物流园及平原三期工程全面建成,齐河、临沂、即墨等11个物流基地总体要求为建成铁路货运基础工程,信息交易综合楼主体建成,部分功能区投产。
 
  二是抓实调研招商。要结合物流基地建设进度,同步抓好物流基地辐射区内客户的信息收集、梳理,找出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客户,准确掌握物流的产生、流动、变化规律,为园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赢得市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实施招商与建设同步进行,根据各物流基地初期工程建成的功能区和服务配套设施,由路局统一组织,以基地公司为主体,路局相关处室、车务站段和非运输企业密切配合,组织开展招商,做好运营筹备工作,确保建成即见效。
 
  三是打造信息平台。突出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核心业务,按照"供应链+平台+核心客户"的思路打造济南铁路局物流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比较优势,构建以"济铁物流信息系统+多式联运、班列、冷链、商品车……"和"济铁物流信息系统+专业市场、公路港、保税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平台,实现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供应链上的顺畅流动,与入园核心客户共同形成战略合作、携手共赢格局,实现"物畅其流",为铁路现代物流建设增添智慧、智能新元素。
 
扫码关注“光伏产业观察网”微信公众号
《光伏产业观察》创办于2010年,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共同主办,深受光伏行业认可,是业内知名媒体。